| 在國內建材市場行業,提到衛浴產業中心,很多人腦海里首先浮現的是廣東佛山——特別是以箭牌、法恩莎、東鵬、益高、英皇等為代表的企業在衛生陶瓷制造和品牌營銷等方面都表現優異,在中國衛浴建材市場中占據著重要的行業地位。同時,這種印象也來源于佛山政府已提出數年的“總部基地”概念,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總部基地”的規劃其實就是希望打造成為產業的中心。 相對于這個高調的“中心”概念論,之前同樣占據中國水暖衛浴營銷重要地位的福建南安企業卻似乎只在建材市場和建材營銷領域大施拳腳,而相鄰的廈門衛浴企業也同樣被國內建材營銷行業稱為“隱形冠軍”,一個擁有30萬的水暖建材營銷人才和綜合操盤潛力,一個擁有世界建材市場領先的制造實力和產能,南安和廈門之前對“中心論”卻相對低調。 但這一切似乎正悄悄地發生著變化。在“2011福建水暖衛浴發展論壇”上,南安及廈門的水暖衛浴企業家的表現底氣十足,自信在“十二五規劃”內,南安、廈門的水暖衛浴將實現千億產業鏈,同時發出呼吁,建立以廈門和南安為中心的“海西衛浴基地”,共同推動中國國內建材市場民族衛浴產業的發展。 何為“海西衛浴基地”?基地有何優勢? 那么,“海西衛浴基地”到底是一個什么概念?他的囊括范圍有哪些?國內建才市場廈門市衛廚行業協會會長、廈門路達集團總經理許傳凱首先從產區集群及地理位置上作出這樣的解釋:“海西衛浴基地”以廈門、南安為中心,北溫州、南潮州、東臺灣(老牌的世界衛浴基地)、西江西(科勒包括廣東的很多陶瓷廠在江西投資設廠),陶瓷衛浴的主要產業就在這個地方,很符合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概念,如果脫離這個圈子之外,廣東開平加佛山的衛浴差不多是這個圈子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也就是說,以南安和廈門為產業中心,輻射溫州五金產區、江西陶瓷產區、漳州陶瓷產區、潮州陶瓷產區,同時與隔海相望的臺灣水暖衛浴產業形成對接,形成國內建材市場行業一個中心、多個亮點、相互配套、共同發展的“海西衛浴基地”大產區概念,致力于推動中國建材市場衛浴產業新中心建設,實現國內建材市場衛浴產業的民族化發展道路。 那么,這個基地一旦形成將對海西大產區甚至整個中國建材市場衛浴行業的發展起到哪些作用?首先,產區互補更加緊密。溫州五金產區、江西陶瓷產區、潮州陶瓷產區、臺灣水暖衛浴產區、廈門南安水暖五金產區由于各自的產區優勢及與其他產區地緣、文化和交通等優勢將逐漸融合,交叉互補、相互配套并形成功能分區,整體聚合優勢更加明顯。其次,規模的內外銷將更加成熟。以廈門為基點,潮州、江西的陶瓷,南安、浙江的五金將依靠廈門的港口和營銷優勢進行外銷;同時,臺灣可以借助廈門平臺,把臺灣衛浴規模引入內地市場;其三,國內建材市場行業名片提升。大產區基地一旦形成,將產生影響力更加強大的營銷基地、采購基地和展示基地,國內外建材市場的采購商和建材營銷人才都將把目光投射到這里;其四,促進產業升級。新基地完成構建后,機遇和挑戰并存,企業間的競爭加劇,組合并購等將促進企業品質、技術水平及服務等的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