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店業這個一度被認為是**的行業現已進入微利時代,這是筆者得到的一個總的印象,很多常備書店的利潤除去稅收、房租等一應開銷外,往往所剩不多,更多書店在勉強維持。但是書店的盛與衰、紅火與寡淡仍然區分明顯,究竟哪些因素使然,還需具體分析。 專業書店:行情看好 與常備書店的冷清相對照,遍布各處的專業書店的經營都很看好,特別是一些民營書店。設在北京攝影器材城的攝影書苑開業4年來,銷售碼洋就已經達到了300萬,該店占盡地利之便,來攝影城購買器材的顧客一般都會進書店轉轉,這些顧客都是有效顧客,一般不會空手而歸。店內攝影專業圖書齊全,并提供專業攝影資訊。書店還在攝影媒體上登圖書郵購廣告,這些舉措使該店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社區書店:地利人和 目前設在居民區的書店,已成規模的大型書店還不多,查號臺和網上很少有此類書店的信息,找到的**一家社區書店經營面積只有300平方米,剛成立不到三個月,目前業績還不錯,能夠維持,不賠錢。書店負責人相信通過慢慢培養顧客,書店會贏利,但小區入住率低、房租高的問題讓剛剛起步的他們很吃力。設在學校的書店,情況相對好一些,因為讀者群相對集中,學術書店的定位符合周圍讀者的品位,能夠受到讀者的歡迎,再加上書店本身的名氣,書店業績還算不錯,但也不是高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