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墻磚具有吸水性,浸泡后,貼內墻磚時不吸收水泥砂漿中的水分,保證粘貼質量和效果。
防止內墻磚吸收水泥漿里的水份而造成內墻磚空鼓。如果不浸水或浸水時間過短就貼內墻磚,日后會因為貼內墻磚用的水泥中的水分被干燥的內墻磚所吸走,而使水泥和內墻磚之間失去粘附,因此會導致瓷磚脫。
先把內墻磚放水里讓它充分吸水后粘貼到墻面上后。內墻磚就不會吸收水泥漿上的水份這樣就不致于瓷磚空鼓現象。有條件的話等到等二天在粘貼好的內墻磚表面,用噴霧劑適當打濕墻面來保養內墻磚,這樣內墻磚能更好的和墻面粘結。貼時在水泥中添加膠水效果能更好。
內容介紹完了,以上僅供大家作為參考,歡迎來我公司一起交流經驗。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內墻磚
內墻磚是瓷磚的一種,主要用于室內的墻壁裝修。內墻磚由三部分構成,坯體,底釉層,面釉層。坯底的吸水率一般在3%以下,底釉施釉克數為40---60克,面釉為90----160克。總的來說燒成溫度越高,面釉克數越大,該瓷磚的光亮度越好,釉面也越光滑。當然,釉料的質量也對其有很大的影響。按規格看,內墻磚從90年代108毫米X108毫米,到158158 尺寸越來越大。 習慣上按毫米計算,但在稱呼上按厘米計算比如2533實際上是250毫米X330毫米,如此類推有3045,3060,3090。截止到2008年為止,市場主流型號是3045。影響到內墻磚另外一點的就是平整度,這影響到裝修時的整體效果。好的墻磚應該是平整的,四角與磚面中央是水平的。兩條對角線應該等長,且在同一平面上。
粘貼
“粘貼”一詞的正確讀音是“zhān tiē”,許多人習慣讀成nián tiē是錯誤的。
墻面
墻身的外表飾面,分為室內墻面和室外墻面。墻面裝修是建筑設計的組成部分。現代室內墻面運用色彩、質感的變化來美化室內環境、調節照度,選擇各種具有易清潔和良好物理性能的材料,以滿足多方面的使用功能。室外墻面直接影響建筑物外觀和城市面貌,應根據建筑物本身的使用要求和技術經濟條件選用具有一定防水和耐風化性能的材料,保護墻體結構,保持外觀清潔。使用質地優良的粘土磚或天然石砌筑的墻體,其本身已具有質樸的外觀和良好的耐風雨、抗污染性能,可不另作墻面,這種墻稱為清水墻。清水墻應將灰縫處理得整齊密實,以防雨水滲漏。混凝土墻體如選專用模板澆筑,拆模后在外墻面留下木紋或各種凹凸幾何圖案等。這種墻面稱為清水混凝土墻面。墻面按構造、材料區分。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