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立杰機械有限公司是全國生產建筑機械大型企業,主要產品有混凝土攪拌機、混凝土攪拌站、穩定土拌合站、水泥攪拌機,本公司生產的混凝土攪拌站是華中地區通過國家建筑城建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合格的企業,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一級企業、鄭州市鄉鎮骨干企業、百強企業之一。多次被評為重合同、守信用企業,2001年1月我公司被鄭州市技術監督局評為質量信得過單位,我公司產品被鄭州技術監督局列為重點保護產品,采用國際計量標準單位,建立并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2002年我公司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企業資格證書,2007年獲“河南省優質產品稱號”。2009年7月獲得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2011年9月獲得特種設備制造許可證。
本公司位于中原腹地——鄭州滎陽,距鄭州市區僅18公里,緊靠310國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本公司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占地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總資產8000多萬元,員工600余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60余人的大型建筑機械生產企業 。本公司以雄厚的技術力量、精良的設備、完善的制造工藝為用戶提供性能優越、質量可靠、售后服務完善的建筑機械產品。公司生產的“燊鑫”牌系列建筑機械產品不僅在國內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廣泛的用戶群,在國外也同樣贏得了極高的盛譽。產品遠銷俄羅斯、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ljjbz
本公司愿以質優、價廉、服務的經營方針,以重合同、守信譽的經營原則,以團結、開拓、創新的企業精神,和新老朋友、用戶在經濟建設中攜手并進,互相支持,共同發展。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建筑機械
建筑機械名詞解釋:建筑機械是工程建設和城鄉建設所用機械設備的總稱,在中國又稱為“建設機械”、“工程機械”等。
攪拌機
水泥混凝土攪拌機的用途就是機械化的拌制水泥混凝土,其種類較多,分類方法和特點如下。
企業
現代漢語中“企業”一詞源自日語。與其它一些社會科學領域常用的基本詞匯一樣,它是在日本明治維新后,大規模引進西方文化與制度的過程中翻譯而來的漢字詞匯,而戊戌變法之后,這些漢字詞匯由日語被大量引進現代漢語。(與企業一詞在用法上相關與相似的,還有“業務”一詞。)在中國大陸計劃經濟時期,“企業”是與“事業單位”平行使用的常用詞語,《辭海》1979年版中,“企業”的解釋為:“從事生產、流通或服務活動的獨立核算經濟單位”;“事業單位”的解釋為:“受國家機關領導,不實行經濟核算的單位”。在20世紀后期,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以及信息技術領域新概念大量涌入的背景下,“企業”一詞的含義有所變化。一方面,大量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大量涌現;另一方面,在一些新概念中,其含義不限于商業或盈利性組織,這種用法目前主要來自對英文“enterprise”一詞的翻譯。因此,目前在公共媒體中出現的“企業”一詞有兩種不同的用法:較常見的用法企業指各種獨立的、營利性的組織(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并可進一步分為公司和非公司企業,后者如合伙制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另一種用法與組織接近,可以用來泛指公司、學校、社會團體乃至政府機構等。后一種用法主要出現在信息技術應用領域的一些專有名詞中,例如企業應用(enterprise applications)、企業計算(enterprise computing)、企業集成(enterprise integration)、企業工程(enterprise engineering)、企業架構(enterprise architecture)、企業建模(enterprise modeling)等等。
本公司位于中原腹地——鄭州滎陽,距鄭州市區僅18公里,緊靠310國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本公司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占地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總資產8000多萬元,員工600余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60余人的大型建筑機械生產企業 。本公司以雄厚的技術力量、精良的設備、完善的制造工藝為用戶提供性能優越、質量可靠、售后服務完善的建筑機械產品。公司生產的“燊鑫”牌系列建筑機械產品不僅在國內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廣泛的用戶群,在國外也同樣贏得了極高的盛譽。產品遠銷俄羅斯、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ljjbz
本公司愿以質優、價廉、服務的經營方針,以重合同、守信譽的經營原則,以團結、開拓、創新的企業精神,和新老朋友、用戶在經濟建設中攜手并進,互相支持,共同發展。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建筑機械
建筑機械名詞解釋:建筑機械是工程建設和城鄉建設所用機械設備的總稱,在中國又稱為“建設機械”、“工程機械”等。
攪拌機
水泥混凝土攪拌機的用途就是機械化的拌制水泥混凝土,其種類較多,分類方法和特點如下。
企業
現代漢語中“企業”一詞源自日語。與其它一些社會科學領域常用的基本詞匯一樣,它是在日本明治維新后,大規模引進西方文化與制度的過程中翻譯而來的漢字詞匯,而戊戌變法之后,這些漢字詞匯由日語被大量引進現代漢語。(與企業一詞在用法上相關與相似的,還有“業務”一詞。)在中國大陸計劃經濟時期,“企業”是與“事業單位”平行使用的常用詞語,《辭海》1979年版中,“企業”的解釋為:“從事生產、流通或服務活動的獨立核算經濟單位”;“事業單位”的解釋為:“受國家機關領導,不實行經濟核算的單位”。在20世紀后期,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以及信息技術領域新概念大量涌入的背景下,“企業”一詞的含義有所變化。一方面,大量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大量涌現;另一方面,在一些新概念中,其含義不限于商業或盈利性組織,這種用法目前主要來自對英文“enterprise”一詞的翻譯。因此,目前在公共媒體中出現的“企業”一詞有兩種不同的用法:較常見的用法企業指各種獨立的、營利性的組織(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并可進一步分為公司和非公司企業,后者如合伙制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另一種用法與組織接近,可以用來泛指公司、學校、社會團體乃至政府機構等。后一種用法主要出現在信息技術應用領域的一些專有名詞中,例如企業應用(enterprise applications)、企業計算(enterprise computing)、企業集成(enterprise integration)、企業工程(enterprise engineering)、企業架構(enterprise architecture)、企業建模(enterprise modeling)等等。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