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43-80型焦爐小煙道的砌筑是以每個工人小組負責4道墻(4個主墻,4個單墻),并采取逐層畫配列線的施工方法進行舉例的。以下各部位的施工順序均相同。
在砌筑小煙道前,應全面復查機側、焦側直立標桿上主墻中心線的間距和磚層標高。確認無誤后,將橫列標板上的主墻中心線對準標桿上的主墻中心線。在橫列標板上的墻寬標志處拉通長線,并沿著刻劃在滑動鋼板上相應的砌磚位置線(配列線)準確砌筑。
小煙道靠前層磚由于坐落在滑動層上,容易出現磚的位置移動、磚縫錯動、垂直縫泥漿不飽滿等現象,故在靠前層砌磚完后,必須仔細檢查,及時糾正,確保撂底位置正確。
主墻、單墻均須兩面拉線。砌筑時,應采用兩面打灰、并行操作的方法,以確保磚縫內泥漿飽滿,砌體不位移。煤氣管磚的砌筑也必須兩面拉線,并注意控制管磚中心線間距的尺寸。砌完一層管磚,應蓋上木蓋。
中心隔墻隨單墻同時砌筑,膨脹縫應使用脹縫板。單墻、主墻砌時應逐層勾縫,并保持密實、平整。每層磚砌完后,用經緯儀將焦爐的縱中心線投放在它的頂面上,作為劃配列線的基準線。
襯磚按畫在已砌完的單墻、主墻面上的磚層線砌筑,邊砌筑邊填塞5mm厚的脹縫紙;靠前層襯磚和小煙道地磚的砌筑同時進行。砌筑襯磚應及時用木桿支撐好。襯磚砌完后,將墻面和底面徹底清掃干凈,鋪上油氈紙,再砌筑箅子磚。箅子磚砌筑前應干排驗縫,仔細檢查磚號。箅子磚下部的泥漿應隨砌隨刮凈。箅子磚磚臺的平整度要隨時用靠尺檢查。箅子磚與爐墻間膨脹縫的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縫內保持清潔,并應及時密封保護。箅子磚砌完后應覆蓋一層油氈,鋪放保護板。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主墻
主墻是指磚墻,主墻的墻厚大于120mm的墻體,"主墻之間的凈面積"強調的含義是:當墻厚小于120mm時,其所占的面積不扣除.砌塊墻厚在180mm以上(含)或超過100mm以上(含)的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其他非承重的間壁墻都視為非主墻。
箅子
箅bì 形聲。字從竹從畀,畀亦聲。“畀”意為“把谷物放在支架上蒸煮”。“竹”與“畀”聯合起來表示“竹制蒸架”。本義:竹蒸架。 <名>蒸鍋中的竹屜。后指有空隙而能起間隔作用的器具 [bamboo steamer] 箅,所以蔽甑底者也。從竹,畀聲。——東漢·許慎《說文》。按,甑以蒸飯,底有七穿以竹席蔽之。 敝箅不能救 鹽池之堿,阿膠不能止黃河之濁。——北周·庾信《哀江南賦》 箅子 bìzi [grate] 一種有網眼用以隔物的器具。如蒸鍋中的竹屜等章炳麟《新方言》附《嶺外三州語》:“《說文》:‘箅,所以蔽甑底。必至切。’三州謂烝食所藉竹具曰箅子。”
在砌筑小煙道前,應全面復查機側、焦側直立標桿上主墻中心線的間距和磚層標高。確認無誤后,將橫列標板上的主墻中心線對準標桿上的主墻中心線。在橫列標板上的墻寬標志處拉通長線,并沿著刻劃在滑動鋼板上相應的砌磚位置線(配列線)準確砌筑。
小煙道靠前層磚由于坐落在滑動層上,容易出現磚的位置移動、磚縫錯動、垂直縫泥漿不飽滿等現象,故在靠前層砌磚完后,必須仔細檢查,及時糾正,確保撂底位置正確。
主墻、單墻均須兩面拉線。砌筑時,應采用兩面打灰、并行操作的方法,以確保磚縫內泥漿飽滿,砌體不位移。煤氣管磚的砌筑也必須兩面拉線,并注意控制管磚中心線間距的尺寸。砌完一層管磚,應蓋上木蓋。
中心隔墻隨單墻同時砌筑,膨脹縫應使用脹縫板。單墻、主墻砌時應逐層勾縫,并保持密實、平整。每層磚砌完后,用經緯儀將焦爐的縱中心線投放在它的頂面上,作為劃配列線的基準線。
襯磚按畫在已砌完的單墻、主墻面上的磚層線砌筑,邊砌筑邊填塞5mm厚的脹縫紙;靠前層襯磚和小煙道地磚的砌筑同時進行。砌筑襯磚應及時用木桿支撐好。襯磚砌完后,將墻面和底面徹底清掃干凈,鋪上油氈紙,再砌筑箅子磚。箅子磚砌筑前應干排驗縫,仔細檢查磚號。箅子磚下部的泥漿應隨砌隨刮凈。箅子磚磚臺的平整度要隨時用靠尺檢查。箅子磚與爐墻間膨脹縫的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縫內保持清潔,并應及時密封保護。箅子磚砌完后應覆蓋一層油氈,鋪放保護板。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主墻
主墻是指磚墻,主墻的墻厚大于120mm的墻體,"主墻之間的凈面積"強調的含義是:當墻厚小于120mm時,其所占的面積不扣除.砌塊墻厚在180mm以上(含)或超過100mm以上(含)的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其他非承重的間壁墻都視為非主墻。
箅子
箅bì 形聲。字從竹從畀,畀亦聲。“畀”意為“把谷物放在支架上蒸煮”。“竹”與“畀”聯合起來表示“竹制蒸架”。本義:竹蒸架。 <名>蒸鍋中的竹屜。后指有空隙而能起間隔作用的器具 [bamboo steamer] 箅,所以蔽甑底者也。從竹,畀聲。——東漢·許慎《說文》。按,甑以蒸飯,底有七穿以竹席蔽之。 敝箅不能救 鹽池之堿,阿膠不能止黃河之濁。——北周·庾信《哀江南賦》 箅子 bìzi [grate] 一種有網眼用以隔物的器具。如蒸鍋中的竹屜等章炳麟《新方言》附《嶺外三州語》:“《說文》:‘箅,所以蔽甑底。必至切。’三州謂烝食所藉竹具曰箅子。”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