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耐磨復合板是采用先進的熱硫化工藝,將增韌耐磨陶瓷和橡膠硫化在一起,構成方形陶瓷橡膠復合體,在依靠焊接(三合一系列)或者高強度粘結劑黏貼(二合一)方式固定在設備的防護面上,形成堅固且有緩沖力的防磨層。它結合了陶瓷的高硬度和橡膠的高緩沖及抗疲勞性能方面的優點,可以很好地解決大塊物料輸送過程中的設備防磨問題。橡膠的加入,除具有良好的抗磨損和防腐蝕作用外,也能防止因物料聚集造成停產和降低噪聲。
陶瓷耐磨復合板主要應用于火力發電廠的輸煤、排灰系統及冶金鋼鐵業的輸料、配料料倉、料斗等設備,可以解決因物料落差大,沖擊力強,導致配料輸送系統使用壽命低的問題;同時,陶瓷橡膠復合襯板能扭曲、劃割,適應于各種異型設備的安裝。
適用范圍:
陶瓷耐磨復合板兼備了陶瓷的高耐磨性和橡膠的抗沖擊性,適用于物料輸送系統設備的防磨。如落煤斗、落煤管、球磨機進出口管等。還可適用于火力發電廠的輸煤系統及冶金、鋼鐵系統的燒結廠的輸料、配料系統的料斗、料倉等落差高、沖擊大的部位上。通過改變橡膠的配方,可以獲得具備特殊性能的耐磨陶瓷襯板,用于不同環境和工況的設備防磨。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陶瓷
陶瓷[1]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中國人早在約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見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鋁、高嶺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較高,但可塑性較差。除了在食器、裝飾的使用上,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資源黏土經過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質具韌性,常溫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燒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裝水;燒至1230度則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溫耐腐蝕。其用法之彈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種創意的應用。[2]
耐磨
耐磨材料種類繁多,用途廣泛,正在形成一個規模宏大的高技術產業群,有著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耐磨材料按使用性能分,可分為微電子材料、光電子材料、傳感器材料、信息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生態環境材料、能源材料和機敏(智能)材料。由于我們已把電子信息材料單獨作為一類新材料領域,所以這里所指的新型耐磨材料是除電子信息材料以外的主要耐磨材料。
復合板
復合板一般分為:金屬復合板,木材復合板,彩鋼復合板,巖棉復合板等等!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