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承擔的八大社會責任
1、承擔明禮誠信確保產品貨真價實的責任;
2、承擔科學發展與交納稅款的責任;
3、承擔可持續發與節約資源的責任;
4、承擔保護環境和維護自然和諧的責任;
5、承擔公共產品與文化建設的責任;
6、承擔扶貧濟困和發展慈善事業的責任;
7、承擔保護職工健康和確保職工待遇的責任;
8、承擔發展科技和創自主知識產權的責任。
因此,企業要高度重視引進技術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發,加大資金與人員的投入,努力做到創新以企業為主體。zblrrh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責任
從字面上理解,責任有兩層意思:①應盡的義務;分內應做的事。責任②應承擔的過失例如:推卸責任,從實踐層面看,責任是一個系統:根據責任文化研究專家唐淵在《責任決定一切》(清華大學出版社)的闡述,責任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包含五個方面的基本內涵:責任意識,是“想干事”;責任能力,是“能干事”;責任行為,是“真干事”;責任制度,是“可干事”;責任成果,是“干成事”。是一個人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新唐書·王珪薛收等傳贊》:“觀 太宗 之責任也,謀斯從,言斯聽,才斯奮,洞然不疑。”《元史·武宗紀一》:“是以責任股肱耳目大臣,思所以盡瘁贊襄嘉猶,朝夕入告,朕命惟允,庶事克諧。”《續資治通鑒·宋英宗治平三年》:“陛下能責任將帥,令疆埸無事,即天下幸甚。”陳登科《風雷》第一部第五九章:“俺黃泥鄉,戴上這么一頂落后的帽子,你們全沒有責任哪?”如:追究責任。③承擔責任的過程,一般有十個步驟:1、審責,2、切責,3、歸責,4、盡責,5、責難,6、受責,7、懲責,8、悔責,9、免責,10、償責。 具體含義如下:審責:在設定目標前,對這個目標的結果進行判斷責任的大小、承擔時間及承擔對象。
承擔
【詞目】承擔【讀音】chéng dān【詞性】動詞【釋義】承當,擔當,擔負,敢于擔當的責任與義務。【示例】杜鵬程 《年青的朋友》四:“一兩年前,大約她還根本不會周密地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和經受怎樣的磨煉吧!”
企業
現代漢語中“企業”一詞源自日語。與其它一些社會科學領域常用的基本詞匯一樣,它是在日本明治維新后,大規模引進西方文化與制度的過程中翻譯而來的漢字詞匯,而戊戌變法之后,這些漢字詞匯由日語被大量引進現代漢語。(與企業一詞在用法上相關與相似的,還有“業務”一詞。)在中國大陸計劃經濟時期,“企業”是與“事業單位”平行使用的常用詞語,《辭海》1979年版中,“企業”的解釋為:“從事生產、流通或服務活動的獨立核算經濟單位”;“事業單位”的解釋為:“受國家機關領導,不實行經濟核算的單位”。在20世紀后期,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以及信息技術領域新概念大量涌入的背景下,“企業”一詞的含義有所變化。一方面,大量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大量涌現;另一方面,在一些新概念中,其含義不限于商業或盈利性組織,這種用法目前主要來自對英文“enterprise”一詞的翻譯。因此,目前在公共媒體中出現的“企業”一詞有兩種不同的用法:較常見的用法企業指各種獨立的、營利性的組織(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并可進一步分為公司和非公司企業,后者如合伙制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另一種用法與組織接近,可以用來泛指公司、學校、社會團體乃至政府機構等。后一種用法主要出現在信息技術應用領域的一些專有名詞中,例如企業應用(enterprise applications)、企業計算(enterprise computing)、企業集成(enterprise integration)、企業工程(enterprise engineering)、企業架構(enterprise architecture)、企業建模(enterprise modeling)等等。
1、承擔明禮誠信確保產品貨真價實的責任;
2、承擔科學發展與交納稅款的責任;
3、承擔可持續發與節約資源的責任;
4、承擔保護環境和維護自然和諧的責任;
5、承擔公共產品與文化建設的責任;
6、承擔扶貧濟困和發展慈善事業的責任;
7、承擔保護職工健康和確保職工待遇的責任;
8、承擔發展科技和創自主知識產權的責任。
因此,企業要高度重視引進技術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發,加大資金與人員的投入,努力做到創新以企業為主體。zblrrh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責任
從字面上理解,責任有兩層意思:①應盡的義務;分內應做的事。責任②應承擔的過失例如:推卸責任,從實踐層面看,責任是一個系統:根據責任文化研究專家唐淵在《責任決定一切》(清華大學出版社)的闡述,責任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包含五個方面的基本內涵:責任意識,是“想干事”;責任能力,是“能干事”;責任行為,是“真干事”;責任制度,是“可干事”;責任成果,是“干成事”。是一個人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新唐書·王珪薛收等傳贊》:“觀 太宗 之責任也,謀斯從,言斯聽,才斯奮,洞然不疑。”《元史·武宗紀一》:“是以責任股肱耳目大臣,思所以盡瘁贊襄嘉猶,朝夕入告,朕命惟允,庶事克諧。”《續資治通鑒·宋英宗治平三年》:“陛下能責任將帥,令疆埸無事,即天下幸甚。”陳登科《風雷》第一部第五九章:“俺黃泥鄉,戴上這么一頂落后的帽子,你們全沒有責任哪?”如:追究責任。③承擔責任的過程,一般有十個步驟:1、審責,2、切責,3、歸責,4、盡責,5、責難,6、受責,7、懲責,8、悔責,9、免責,10、償責。 具體含義如下:審責:在設定目標前,對這個目標的結果進行判斷責任的大小、承擔時間及承擔對象。
承擔
【詞目】承擔【讀音】chéng dān【詞性】動詞【釋義】承當,擔當,擔負,敢于擔當的責任與義務。【示例】杜鵬程 《年青的朋友》四:“一兩年前,大約她還根本不會周密地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和經受怎樣的磨煉吧!”
企業
現代漢語中“企業”一詞源自日語。與其它一些社會科學領域常用的基本詞匯一樣,它是在日本明治維新后,大規模引進西方文化與制度的過程中翻譯而來的漢字詞匯,而戊戌變法之后,這些漢字詞匯由日語被大量引進現代漢語。(與企業一詞在用法上相關與相似的,還有“業務”一詞。)在中國大陸計劃經濟時期,“企業”是與“事業單位”平行使用的常用詞語,《辭海》1979年版中,“企業”的解釋為:“從事生產、流通或服務活動的獨立核算經濟單位”;“事業單位”的解釋為:“受國家機關領導,不實行經濟核算的單位”。在20世紀后期,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以及信息技術領域新概念大量涌入的背景下,“企業”一詞的含義有所變化。一方面,大量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大量涌現;另一方面,在一些新概念中,其含義不限于商業或盈利性組織,這種用法目前主要來自對英文“enterprise”一詞的翻譯。因此,目前在公共媒體中出現的“企業”一詞有兩種不同的用法:較常見的用法企業指各種獨立的、營利性的組織(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并可進一步分為公司和非公司企業,后者如合伙制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另一種用法與組織接近,可以用來泛指公司、學校、社會團體乃至政府機構等。后一種用法主要出現在信息技術應用領域的一些專有名詞中,例如企業應用(enterprise applications)、企業計算(enterprise computing)、企業集成(enterprise integration)、企業工程(enterprise engineering)、企業架構(enterprise architecture)、企業建模(enterprise modeling)等等。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