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以為磁鐵吸附不銹鋼材,驗證其優劣和真偽,不吸無磁,認為是好的,貨真價實;吸者有磁性,則認為是冒牌假貨。其實,這是一種極其片面的、不切實的錯誤的辨別方法介紹。
不銹鋼的種類繁多,常溫下按結構可分為幾類:
1.奧氏體型:如201、202、301、304、316等;
2.馬氏體或鐵素體型:如430、420、410等;
奧氏體型是無磁或弱磁性,馬氏體或鐵素體是有磁性的。
通常用作不銹鋼保溫水箱多數是奧氏體型的304材質,一般來講是無磁或弱磁的,但因冶煉造成化學成分波動或加工狀態不同也可能出現磁性,但這不能認為是冒牌或不合格,這是什么原因呢?
上面提到奧氏體是無磁或弱磁性,而馬氏體或鐵素體是帶磁性的,由于冶煉時成分偏析或熱處理不當,會造成奧氏體304不銹鋼中少量馬氏體或鐵素體。這樣,304不銹鋼中就會帶有微弱的磁性。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磁性
鐵中有許多具有兩個異性磁極的原磁體,在無外磁場作用時,這些原磁體排列紊亂,它們的磁性相互抵消,對外不顯示磁性。當把鐵靠近磁鐵時,這些原磁體在磁鐵的作用下,整齊地排列起來,使靠近磁鐵的一端具有與磁鐵極性相反的極性而相互吸引。這說明鐵中由于原磁體的存在能夠被磁鐵所磁化。而銅、鋁等金屬是沒有原磁體結構的,所以不能被磁鐵所吸引。什么是磁性?簡單說來,磁性是物質放在不均勻的磁場中會受到磁力的作用。在相同的不均勻磁場中,由單位質量的物質所受到的磁力方向和強度,來確定物質磁性的強弱。因為任何物質都具有磁性,所以任何物質在不均勻磁場中都會受到磁力的作用。在磁極周圍的空間中真正存在的不是磁力線,而是一種場,我們稱之為磁場[1]。磁性物質的相互吸引等就是通過磁場進行的。我們知道,物質之間存在萬有引力,它是一種引力場。磁場與之類似,是一種布滿磁極周圍空間的場。磁場的強弱可以用假想的磁力線數量來表示,磁力線密的地方磁場強,磁力線疏的地方磁場弱。單位截面上穿過的磁力線數目稱為磁通量密度。運動的帶電粒子在磁場中會受到一種稱為洛倫茲(Lorentz)力作用。由同樣帶電粒子在不同磁場中所受到洛侖磁力的大小來確定磁場強度的高低。特斯拉是磁通密度的國際單位制單位。磁通密度是描述磁場的基本物理量,而磁場強度是描述磁場的輔助量。特斯拉(Tesla,N)(1886~1943)是克羅地亞裔美國電機工程師,曾發明變壓器和交流電動機。物質的磁性不但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多種多樣的,并因此得到廣泛的研究和應用。近自我們的身體和周邊的物質,遠至各種星體和星際中的物質,微觀世界的原子、原子核和基本粒子,宏觀世界的各種材料,都具有這樣或那樣的磁性。世界上的物質究竟有多少種磁性呢?一般說來,物質的磁性可以分為抗磁性、順磁性、鐵磁性、反鐵磁性和亞鐵磁性。
奧氏體
英文名稱:austenite晶體結構:面心立方(fcc)字母代號:A、γ定義:碳及各種化學元素在γ-Fe中形成的固溶體命名:為紀念英國冶金學家羅伯茨-奧斯汀(1843~1902)對金屬科學中的貢獻而命名。微觀表述:γ-Fe為面心立方晶體,其最大空隙為0.51×10-8cm,略小于碳原子半徑,因而它的溶碳能力比α-Fe大,在1148℃時,γ-Fe最大溶碳量為2.11%,隨著溫度下降,溶碳能力逐漸減小,在727℃時其溶碳量為0.77%。性能特點:奧氏體是一種塑性很好,強度較低的固溶體,具有一定韌性。不具有鐵磁性。因此,分辨奧氏體不銹鋼刀具(常見的18-8型不銹鋼)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磁鐵來看刀具是否具有磁性。古代鐵匠打鐵時燒紅的鐵塊即處于奧氏體狀態。另外,奧氏體因為是面心立方,八面體間隙較大,可以容納更多的碳。
鐵素體
這部分鐵素體稱為先共析鐵素體或組織上自由的鐵素體。隨形成條件不同,先共析鐵素體具有不同形態,如等軸形、沿晶形、紡錘形、鋸齒形和針狀等。鐵素體還是珠光體組織的基體。在碳鋼和低合金鋼的熱軋(正火)和退火組織中,鐵素體是主要組成相;鐵素體的成分和組織對鋼的工藝性能有重要影響,在某些場合下對鋼的使用性能也有影響。碳溶入δ-Fe中形成間隙固溶體,呈體心立方晶格結構,因存在的溫度較高,故稱高溫鐵素體或δ固溶體,用δ表示,在1394℃以上存在,在1495℃時溶碳量最大。碳的質量分數為0.09%。
不銹鋼的種類繁多,常溫下按結構可分為幾類:
1.奧氏體型:如201、202、301、304、316等;
2.馬氏體或鐵素體型:如430、420、410等;
奧氏體型是無磁或弱磁性,馬氏體或鐵素體是有磁性的。
通常用作不銹鋼保溫水箱多數是奧氏體型的304材質,一般來講是無磁或弱磁的,但因冶煉造成化學成分波動或加工狀態不同也可能出現磁性,但這不能認為是冒牌或不合格,這是什么原因呢?
上面提到奧氏體是無磁或弱磁性,而馬氏體或鐵素體是帶磁性的,由于冶煉時成分偏析或熱處理不當,會造成奧氏體304不銹鋼中少量馬氏體或鐵素體。這樣,304不銹鋼中就會帶有微弱的磁性。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磁性
鐵中有許多具有兩個異性磁極的原磁體,在無外磁場作用時,這些原磁體排列紊亂,它們的磁性相互抵消,對外不顯示磁性。當把鐵靠近磁鐵時,這些原磁體在磁鐵的作用下,整齊地排列起來,使靠近磁鐵的一端具有與磁鐵極性相反的極性而相互吸引。這說明鐵中由于原磁體的存在能夠被磁鐵所磁化。而銅、鋁等金屬是沒有原磁體結構的,所以不能被磁鐵所吸引。什么是磁性?簡單說來,磁性是物質放在不均勻的磁場中會受到磁力的作用。在相同的不均勻磁場中,由單位質量的物質所受到的磁力方向和強度,來確定物質磁性的強弱。因為任何物質都具有磁性,所以任何物質在不均勻磁場中都會受到磁力的作用。在磁極周圍的空間中真正存在的不是磁力線,而是一種場,我們稱之為磁場[1]。磁性物質的相互吸引等就是通過磁場進行的。我們知道,物質之間存在萬有引力,它是一種引力場。磁場與之類似,是一種布滿磁極周圍空間的場。磁場的強弱可以用假想的磁力線數量來表示,磁力線密的地方磁場強,磁力線疏的地方磁場弱。單位截面上穿過的磁力線數目稱為磁通量密度。運動的帶電粒子在磁場中會受到一種稱為洛倫茲(Lorentz)力作用。由同樣帶電粒子在不同磁場中所受到洛侖磁力的大小來確定磁場強度的高低。特斯拉是磁通密度的國際單位制單位。磁通密度是描述磁場的基本物理量,而磁場強度是描述磁場的輔助量。特斯拉(Tesla,N)(1886~1943)是克羅地亞裔美國電機工程師,曾發明變壓器和交流電動機。物質的磁性不但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多種多樣的,并因此得到廣泛的研究和應用。近自我們的身體和周邊的物質,遠至各種星體和星際中的物質,微觀世界的原子、原子核和基本粒子,宏觀世界的各種材料,都具有這樣或那樣的磁性。世界上的物質究竟有多少種磁性呢?一般說來,物質的磁性可以分為抗磁性、順磁性、鐵磁性、反鐵磁性和亞鐵磁性。
奧氏體
英文名稱:austenite晶體結構:面心立方(fcc)字母代號:A、γ定義:碳及各種化學元素在γ-Fe中形成的固溶體命名:為紀念英國冶金學家羅伯茨-奧斯汀(1843~1902)對金屬科學中的貢獻而命名。微觀表述:γ-Fe為面心立方晶體,其最大空隙為0.51×10-8cm,略小于碳原子半徑,因而它的溶碳能力比α-Fe大,在1148℃時,γ-Fe最大溶碳量為2.11%,隨著溫度下降,溶碳能力逐漸減小,在727℃時其溶碳量為0.77%。性能特點:奧氏體是一種塑性很好,強度較低的固溶體,具有一定韌性。不具有鐵磁性。因此,分辨奧氏體不銹鋼刀具(常見的18-8型不銹鋼)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磁鐵來看刀具是否具有磁性。古代鐵匠打鐵時燒紅的鐵塊即處于奧氏體狀態。另外,奧氏體因為是面心立方,八面體間隙較大,可以容納更多的碳。
鐵素體
這部分鐵素體稱為先共析鐵素體或組織上自由的鐵素體。隨形成條件不同,先共析鐵素體具有不同形態,如等軸形、沿晶形、紡錘形、鋸齒形和針狀等。鐵素體還是珠光體組織的基體。在碳鋼和低合金鋼的熱軋(正火)和退火組織中,鐵素體是主要組成相;鐵素體的成分和組織對鋼的工藝性能有重要影響,在某些場合下對鋼的使用性能也有影響。碳溶入δ-Fe中形成間隙固溶體,呈體心立方晶格結構,因存在的溫度較高,故稱高溫鐵素體或δ固溶體,用δ表示,在1394℃以上存在,在1495℃時溶碳量最大。碳的質量分數為0.09%。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