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年多的研究、研發,今天上午10時我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與臺灣、意大利合作伙伴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并且預計在2013年將新產品投入市場使用,這是在1988年之后的有一次與國內生產商與國外客戶的有一次重大合作。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臺灣
臺灣名稱的演變“臺灣”(漢語拼音:Táiwān)一名源于居于今臺南安平的 平埔族 原住民 西拉雅族“臺窩灣”社的社名,意為 濱海之地,并取全稱中的“臺”字作為 簡稱。 明朝 萬歷年間官方正式啟用“臺灣”一詞。右圖上方為“臺灣”名稱的 繁體 漢字正式書寫,在臺灣地區官方“ 國書”、 文件和 教科書等正式場合中使用;下方的書寫多用于 民間與 媒體。春秋戰國時期稱臺灣為“ 島夷”; 秦朝稱“ 瀛州”; 三國時期稱“ 夷洲”; 隋朝至 元朝稱“ 流求”。 明朝中期以后民間對臺灣的稱呼很多,如“ 雞籠”(指臺灣北部)、“ 北港”(臺灣西部沿海的通稱)、“ 大員”、“ 臺員”、“臺窩灣”(指今臺南安平地區附近),官方稱為“東番”。 鄭成功改稱“ 東都”,后 鄭經改為“ 東寧”。 清朝更名為“臺灣”,并設置 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這是臺灣的正式定名。而臺灣由于物產豐富,又稱“ 寶島”。臺灣地區在部分國際場合的代稱為“ 中華臺北”。葡萄牙人稱臺灣為“ 福爾摩沙”(Formosa),源于 葡萄牙語Ilha Formosa,意為“美麗之島”,在1950年代前是 歐美對臺灣的主要稱呼。日本古代曾稱臺灣為“ 高砂”、“高砂國”、“ 高山國”。
意大利
國旗意大利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相連構成,從左至右依次為綠、白、紅三色。意大利原來國旗的顏色與法國國旗相同,1796年才把藍色改為綠色。據記載,1796年拿破侖的意大利軍團在征戰中曾使用由拿破侖本人設計的綠、白、紅三色旗。1946年意大利共和國建立,正式規定綠、白、紅三色旗為共和國國旗。國徽意大利國徽呈圓形。中心圖案是一個帶紅邊的五角星,象征意大利共和國;五角星背后是一個大齒輪,象征勞動者;齒輪周圍由橄欖(olives)枝葉和橡樹葉環繞,象征和平與強盛。底部的紅色綬帶上用意大利文寫著“意大利共和國”(Repubblica Italiana)意大利國球足球(calcio)或(football)節日獨立日:每年3月17日(1861年)國慶日:每年6月2日(1946年)全國解放日:每年4月25日(1945年)國花雛菊(margherita;也是一種由奶酪,番茄醬和羅勒制成的比薩餅的名字)國石珊瑚(corallo)人口6074萬(2011年)。主要是意大利人。講意大利語,個別邊境地區講法語和德語。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意大利語(Italian/Italiano)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