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市飛晟石材有限公司位于美麗富饒的膠東半島萊州市,此處東臨煙臺南近青島,北與大連、天津、秦皇島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一家集礦山開采、石材加工、產品銷售、施工安裝為一體的綜合性石材業。
公司主要經營各種國產大理石、花崗巖等及各類進口石材,同時也加工各種異型
石雕并可根據用戶的需求來樣加工。
公司成立于1994年,經過20余年的發展,公司現擁有高精度石材加工機械
及配套齊全的輔助設備,其中包括4臺大鋸、3臺切機、4臺磨機。公司擁有經驗豐富的石材加工、機械管理、現場施工的專業人才30余人。
公司礦產資源豐富,擁有白麻365#、櫻花紅G364#、晶白玉G355#礦山各一座,年開采石料30萬立方米,剁斧石、機刨石、廣場石、蘑菇石、臺階石6萬平方米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石材
主要可分為天然石材和人工石材(又名人造石)兩大種類,石材是建筑裝飾材料的高檔產品,天然石材分為花崗巖、大理石、砂巖、石灰巖、火山巖等,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造石的產品也不斷日新月異,質量和美觀已經不遜色天然石材。隨著經濟的發展,石材早已經成為建筑、裝飾、道路、橋梁建設的重要原料之一。
加工
定義1.是指對貨物進行再生產;受托加工貨物,是指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托方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制造貨物并收取加工費的業務。定義2.指初級產物發展成為成熟產物的過程。如初級轉錄物轉變成有功能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轉移核糖核酸(tRNA) 或核糖體核糖核酸(rRNA)分子所經歷的一系列化學反應,包括去除內含子、剪接外顯子、5′加帽及3′加尾等;新合成的多肽鏈轉變成有功能的蛋白質所經歷的一系列化學修飾反應,包括從甲硫氨酸中去除N-甲酰基、磷酸化、乙酰化、羥化、二硫鍵形成等。歸納上述定義,加工就是按照一定的組織程序或者規律對轉變物質進行合目的改造過程。
萊州市
萊州萊州市因古萊州府駐地而得名,舊稱掖縣。古為萊夷地。掖縣一名最早見于《戰國策》:“(齊襄王)益封安平君(田單)夜邑萬戶”。《說苑》作掖邑。以掖水(今南陽河)得名。萊州之名始于隋朝,582年改光州為萊州,為萊州地名之始。夏稱萊夷地,有過國。商為萊侯國。周屬萊子國。戰國時,齊置夜邑。秦屬齊郡東境。西漢置掖縣,為青州東萊郡治。《元和郡縣志》:“掖水出縣南三十五里寒同山,故縣取為名。”《前漢書·地理志》注:掖水北流入渤海,其所入處,正當萊州灣之南岸。實渤海之右掖。”晉為東萊國治。南北朝時,北魏分青州東部置光州,轄東萊、長廣、東牟三郡,掖為州、郡治。隋廢郡改光州為萊州,領縣九;后又廢州復東萊郡。唐復改東萊郡為萊州。宋、元皆沿唐制。明升萊州為府,轄二州五縣。清因之。民國初年廢萊州府設掖縣。1938年3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屬膠東行署北海區。1941年1月,析掖縣南部置掖南行署。1956年3月,復并入掖縣。1988年2月24日,撤銷掖縣,設立萊州市。
公司主要經營各種國產大理石、花崗巖等及各類進口石材,同時也加工各種異型
石雕并可根據用戶的需求來樣加工。
公司成立于1994年,經過20余年的發展,公司現擁有高精度石材加工機械
及配套齊全的輔助設備,其中包括4臺大鋸、3臺切機、4臺磨機。公司擁有經驗豐富的石材加工、機械管理、現場施工的專業人才30余人。
公司礦產資源豐富,擁有白麻365#、櫻花紅G364#、晶白玉G355#礦山各一座,年開采石料30萬立方米,剁斧石、機刨石、廣場石、蘑菇石、臺階石6萬平方米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石材
主要可分為天然石材和人工石材(又名人造石)兩大種類,石材是建筑裝飾材料的高檔產品,天然石材分為花崗巖、大理石、砂巖、石灰巖、火山巖等,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造石的產品也不斷日新月異,質量和美觀已經不遜色天然石材。隨著經濟的發展,石材早已經成為建筑、裝飾、道路、橋梁建設的重要原料之一。
加工
定義1.是指對貨物進行再生產;受托加工貨物,是指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托方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制造貨物并收取加工費的業務。定義2.指初級產物發展成為成熟產物的過程。如初級轉錄物轉變成有功能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轉移核糖核酸(tRNA) 或核糖體核糖核酸(rRNA)分子所經歷的一系列化學反應,包括去除內含子、剪接外顯子、5′加帽及3′加尾等;新合成的多肽鏈轉變成有功能的蛋白質所經歷的一系列化學修飾反應,包括從甲硫氨酸中去除N-甲酰基、磷酸化、乙酰化、羥化、二硫鍵形成等。歸納上述定義,加工就是按照一定的組織程序或者規律對轉變物質進行合目的改造過程。
萊州市
萊州萊州市因古萊州府駐地而得名,舊稱掖縣。古為萊夷地。掖縣一名最早見于《戰國策》:“(齊襄王)益封安平君(田單)夜邑萬戶”。《說苑》作掖邑。以掖水(今南陽河)得名。萊州之名始于隋朝,582年改光州為萊州,為萊州地名之始。夏稱萊夷地,有過國。商為萊侯國。周屬萊子國。戰國時,齊置夜邑。秦屬齊郡東境。西漢置掖縣,為青州東萊郡治。《元和郡縣志》:“掖水出縣南三十五里寒同山,故縣取為名。”《前漢書·地理志》注:掖水北流入渤海,其所入處,正當萊州灣之南岸。實渤海之右掖。”晉為東萊國治。南北朝時,北魏分青州東部置光州,轄東萊、長廣、東牟三郡,掖為州、郡治。隋廢郡改光州為萊州,領縣九;后又廢州復東萊郡。唐復改東萊郡為萊州。宋、元皆沿唐制。明升萊州為府,轄二州五縣。清因之。民國初年廢萊州府設掖縣。1938年3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屬膠東行署北海區。1941年1月,析掖縣南部置掖南行署。1956年3月,復并入掖縣。1988年2月24日,撤銷掖縣,設立萊州市。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