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早上5點30分,當千家萬戶還在享受著溫室的愜意和清晨的寧靜,北京電力工程公司的14支保電隊伍已經開始緊張有序的集結出發,整齊劃一的車隊宛如一條長龍點亮了北京的夜空,形成了一道特色的風景。
歷經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早上不到7點,參加安朝、通朝線保電的師傅們到達保電現場,在做好了巡視準備后分別前往各自保電責任段。從11月1日開始已經連續九天,師傅們每天要五點出發,晚上十點多才能到家。
一架望遠鏡、一個照相機、一頂安全帽、一個水壺、再把一身包裹嚴實的工作服穿在身上,這就是他們每天的出征“行頭”,足足有十多公斤。郭寶對和于建國兩個老師傅,頭戴安全帽、肩挎十幾斤重的巡線工具包,從安朝線98號塔向99號塔方向開始巡視。
記者隨著兩位師傅一起出發,剛走出500米,就發現這幾公里的路并不好走。有的地方草長得比人都高,有的地方在農戶家中需要提前跟村民協商,有的地方看著很近其實很遠,比如86號塔到87號塔之間檔距才幾百米,可是中間有條河,開車繞過去都至少需要15分鐘。現在保電期間每名保電隊員平均負責巡視4公里,一個來回下來就是8公里,每天較少要檢查來回4趟,一天下來要走出30多公里地。
“巡線,關鍵在于一個‘巡’字。”于師傅一邊走一邊跟記者聊,同時眼睛卻始終“盯”在鐵塔、導地線和通道內的每一棵樹木上。這“巡”是很有講究的,巡視人員必須多看、多聽、多問、同時還要一步三回頭,在離開鐵塔的時候多回頭望望,看看有無遺漏的地方。
當到達99號塔底時,于師傅舉起望遠鏡開始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他像醫生一樣,從地面到高空、從左到右、從近到遠、從大號側到小號側,對設備一一掃描、進行把脈問診。隨后他拿起手中的800兆進行匯報,“工程公司分指揮部,我是于建國,800兆終端ID號碼為5173060,現在所在位置為安朝100號塔,天氣晴,現場一切正常,完畢。”
“開句玩笑話,我們呀是一群‘三高’人群,血壓高、年齡高、壓力高。但是能參與這么重要的保電,大家覺得很光榮和驕傲。我們這鄧寶安師傅,今年都59歲了,還有一年就該退休了,家里剛修完的房子漏水了,連樓下鄰居的房子都給泡了,因為這幾天一直在現場保電,一直都沒時間回去,家里的事都是由他老伴兒處理的。”郭寶對師傅跟記者邊走邊聊。
晚上8點多,保電人員才完成當天的巡視任務,饑腸轆轆、疲憊不堪的他們沒有半句怨言,黝黑發亮的臉上始終露著笑容,對于他們來說,雙休日、節假日堅守崗位,為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早已成為一種自覺、習慣和責任。
歷經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早上不到7點,參加安朝、通朝線保電的師傅們到達保電現場,在做好了巡視準備后分別前往各自保電責任段。從11月1日開始已經連續九天,師傅們每天要五點出發,晚上十點多才能到家。
一架望遠鏡、一個照相機、一頂安全帽、一個水壺、再把一身包裹嚴實的工作服穿在身上,這就是他們每天的出征“行頭”,足足有十多公斤。郭寶對和于建國兩個老師傅,頭戴安全帽、肩挎十幾斤重的巡線工具包,從安朝線98號塔向99號塔方向開始巡視。
記者隨著兩位師傅一起出發,剛走出500米,就發現這幾公里的路并不好走。有的地方草長得比人都高,有的地方在農戶家中需要提前跟村民協商,有的地方看著很近其實很遠,比如86號塔到87號塔之間檔距才幾百米,可是中間有條河,開車繞過去都至少需要15分鐘。現在保電期間每名保電隊員平均負責巡視4公里,一個來回下來就是8公里,每天較少要檢查來回4趟,一天下來要走出30多公里地。
“巡線,關鍵在于一個‘巡’字。”于師傅一邊走一邊跟記者聊,同時眼睛卻始終“盯”在鐵塔、導地線和通道內的每一棵樹木上。這“巡”是很有講究的,巡視人員必須多看、多聽、多問、同時還要一步三回頭,在離開鐵塔的時候多回頭望望,看看有無遺漏的地方。
當到達99號塔底時,于師傅舉起望遠鏡開始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他像醫生一樣,從地面到高空、從左到右、從近到遠、從大號側到小號側,對設備一一掃描、進行把脈問診。隨后他拿起手中的800兆進行匯報,“工程公司分指揮部,我是于建國,800兆終端ID號碼為5173060,現在所在位置為安朝100號塔,天氣晴,現場一切正常,完畢。”
“開句玩笑話,我們呀是一群‘三高’人群,血壓高、年齡高、壓力高。但是能參與這么重要的保電,大家覺得很光榮和驕傲。我們這鄧寶安師傅,今年都59歲了,還有一年就該退休了,家里剛修完的房子漏水了,連樓下鄰居的房子都給泡了,因為這幾天一直在現場保電,一直都沒時間回去,家里的事都是由他老伴兒處理的。”郭寶對師傅跟記者邊走邊聊。
晚上8點多,保電人員才完成當天的巡視任務,饑腸轆轆、疲憊不堪的他們沒有半句怨言,黝黑發亮的臉上始終露著笑容,對于他們來說,雙休日、節假日堅守崗位,為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早已成為一種自覺、習慣和責任。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