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電阻率偏高
特別是山區,由于土壤電阻率偏高,對系統接地電阻影響較大。干旱地區、沙石土層等相當干燥,而大地導電基本是靠離子導電,干燥的土壤電阻率偏高。
2、沒有具體勘探測量
有的在設計接地時,根據地質資料查找設計手冊所對應的土壤電阻率。但是場地不同點土壤電阻率的偏差,同種土壤的電阻率會存在一定的差異,特別是南北方同種土壤之間差別很大,會造成很大的誤差,也不應再使用。
3、測量值不可信
設計人員一般現場采用四極法測量原土層的土壤電阻率。這種方法雖然符合設計規范要求,比較科學而且準確的,但是四極法是屬于在場地中抽樣測量,在ink_affiliate>接地網埋設處地質經常出現斷層,地電阻率是不均勻的,山坡地形還需要在不同的方位、不同的方向進行測量,找出沿橫向、縱向和不同深層的土壤電阻率。最好的提高土壤電阻率測量精度的處理方案是在今后的ink_affiliate>變電站初步設計階段,在地質勘察中增加土壤電阻率測量的內容。由于地質勘察要求的站址勘探孔通常有幾十個,勘測的巖芯有幾十米深,根據多根巖芯的土壤進行的測量值是十分精確和可信的。
4、施工不細致
對于不同地區ink_affiliate>變電站的接地來說,不僅精心設計重要,嚴格施工更重要。因為對于地形復雜,特別是位于巖石區的變電站,ink_affiliate>接地網水平接地溝槽的開挖和垂直接地極的打入都十分困難。而接地工程又屬于隱蔽工程,如施工過程中不能實行全過程的技術監督和必要的監理,就可能出現問題。
(1) 沒有在原土層上施工,而是回填了一部分回填土后再施工。
(2) 下層地網引出至上層地網的連接點沒有全部引出,或者是引出后沒有作好標記,導致下層地網沒有與上層地網有效連接,失去下層地網應有的作用。
(3) 回填使用了部分建筑垃圾、大塊的沙石等材料。沒有用細土回填,分層進行夯實。
(4) 接地網在土建施工過程中遭遇比較嚴重的破壞,導致全站接地網各處的接地電阻值測量值有巨大的差異。
5、運行過程中產生變化
有些接地裝置在建成初期是合格的,但經一定的運行周期后,接地電阻就會變大,除了前面介紹的由于施工時留下的隱患外,以下一些問題也值得注意。一是由于接地體的腐蝕,使接地體與周圍土壤的接觸電阻變大,特別是在山區酸性土壤中,接地體的腐蝕速度相當快,會造成一部分接地體脫離接地裝置。二是在接地引下線與接地裝置的連接部分,因銹蝕而使電阻變大或形成開路。三是接地引下線、接地極受外力破壞而損壞等。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