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發電機在檢修中拆動過密封體后,必須做氣密試驗。
2、試驗時管道聯接必須符合電機正常運行時的實際情況,嚴禁為了減少漏氣量而有意關閉某些閥門和儀表。
3、密封油系統投入工作,空側油壓與機內空氣壓力差必須符合正常運行要求,氫側油壓與空側油壓必須平衡。每次讀數時,應保持密封油箱油位高度相同。
4、電機內水冷卻系統及氫氣冷卻器不允許充水,且排空氣閥必須打開。
5、試驗時間一般不得少于24小時,如漏氣量連續3小時相互間相差不超過1.5%,可以認為漏氣量已趨于穩定并結束試驗,否則要延長時間。
6、充入電機內的氣體壓力,達到試驗要求值(0.3MPa)后,必須穩定2小時才可以讀數,每隔1小時記錄一次。
7、使用U型汞柱壓差,計汞柱面出現凹凸時,以讀數凸面頂線或凹面底線為基準。
8、電機內氣體的平均溫度(θ1,θ2)應以汽、勵兩端中間機座的溫度計和冷熱風區的電阻溫度計讀數的平均值為準。
9、若漏氣量較大時,應以額定壓力或適當提高充氣壓力,便于尋找漏氣部位;找漏方法可用肥皂水或鹵素檢測儀進行。
10、計算公式:
△V=V[(P1+B1)/(273+θ1)-(P2+B2)/(273+θ2)]?(θ0/P0)?(24/△t)
△V:在試驗氫壓下一天的漏氣量(m3)
V:發電機的充氣容積(m3)
P1:試驗開始時機內的氣化壓力(MPa)
B1:試驗開始時大氣絕對壓力(MPa)
θ1:試驗開始時機內的氣體平均溫度(℃)
P2:試驗結束時機內的氣體壓力(MPa)
B2:試驗結束時大氣絕對壓力(MPa)
θ2:試驗結束時機內的氣體平均溫度(℃)
△t:試驗進行的時間(h)
P0:給定狀態下的大氣絕對壓力(0.1Mpa)
θ0:給定狀態下的大氣絕對溫度(273+20=293K)
11、當用壓縮空氣進行試驗時,應乘以3.8才能得到等值的漏氫氣量。
12、氣密試驗應在發電機靜止狀態下(或盤車時)進行,其標準如下:
空氣漏氣量小于2.9 m3/24h(氫氣:14.5 m3/24h)為合格
空氣漏氣量小于2.3m3/24h (氫氣:11.5 m3/24h)為良
空氣漏氣量小于1.7m3/24h (氫氣:8.5 m3/24h)為優
2、試驗時管道聯接必須符合電機正常運行時的實際情況,嚴禁為了減少漏氣量而有意關閉某些閥門和儀表。
3、密封油系統投入工作,空側油壓與機內空氣壓力差必須符合正常運行要求,氫側油壓與空側油壓必須平衡。每次讀數時,應保持密封油箱油位高度相同。
4、電機內水冷卻系統及氫氣冷卻器不允許充水,且排空氣閥必須打開。
5、試驗時間一般不得少于24小時,如漏氣量連續3小時相互間相差不超過1.5%,可以認為漏氣量已趨于穩定并結束試驗,否則要延長時間。
6、充入電機內的氣體壓力,達到試驗要求值(0.3MPa)后,必須穩定2小時才可以讀數,每隔1小時記錄一次。
7、使用U型汞柱壓差,計汞柱面出現凹凸時,以讀數凸面頂線或凹面底線為基準。
8、電機內氣體的平均溫度(θ1,θ2)應以汽、勵兩端中間機座的溫度計和冷熱風區的電阻溫度計讀數的平均值為準。
9、若漏氣量較大時,應以額定壓力或適當提高充氣壓力,便于尋找漏氣部位;找漏方法可用肥皂水或鹵素檢測儀進行。
10、計算公式:
△V=V[(P1+B1)/(273+θ1)-(P2+B2)/(273+θ2)]?(θ0/P0)?(24/△t)
△V:在試驗氫壓下一天的漏氣量(m3)
V:發電機的充氣容積(m3)
P1:試驗開始時機內的氣化壓力(MPa)
B1:試驗開始時大氣絕對壓力(MPa)
θ1:試驗開始時機內的氣體平均溫度(℃)
P2:試驗結束時機內的氣體壓力(MPa)
B2:試驗結束時大氣絕對壓力(MPa)
θ2:試驗結束時機內的氣體平均溫度(℃)
△t:試驗進行的時間(h)
P0:給定狀態下的大氣絕對壓力(0.1Mpa)
θ0:給定狀態下的大氣絕對溫度(273+20=293K)
11、當用壓縮空氣進行試驗時,應乘以3.8才能得到等值的漏氫氣量。
12、氣密試驗應在發電機靜止狀態下(或盤車時)進行,其標準如下:
空氣漏氣量小于2.9 m3/24h(氫氣:14.5 m3/24h)為合格
空氣漏氣量小于2.3m3/24h (氫氣:11.5 m3/24h)為良
空氣漏氣量小于1.7m3/24h (氫氣:8.5 m3/24h)為優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