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銘資本受邀出席融中2023(第12屆)資本年會,京銘資本董事長兼CEO劉翔在以“PE投資,注重產業,回歸價值邏輯”為主題的“PE專場”論壇討論中發表觀點。劉翔介紹,2022年京銘資本近八成以上的資金都投到了半導體制造、新
能源汽車核心中上游領域,一是半導體上游材料,二是半導體代工制造,三是新能源汽車,前沿醫療領域在2022年也稍做投資布局。劉翔稱,2023年肯定要有一些變化。第一,半導體核心材料、關鍵設備要繼續布局。新能源汽車投資將有所調整。這是因為,首先,新能源汽車動力
電池賽道產能加快爬坡并逐漸邁向成熟,投資難度加大,但同時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機會,主要體現在材料的革新方面,比如說未來像氫燃料電池、納電、固態電池、鈣鈦礦,都蘊含著較多機會。第二,新能源汽車的電動化、
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和網聯化才是下場。2023年我們會增加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等細分領域的投資布局。第三,2023年也會繼續投資航天航空軍工科技的項目,也是看好的一個方向。在前沿醫療領域,京銘資本在2023年會加強投資,重點圍繞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為主的慢性病、及腫瘤診斷治療。這三大領域是人類需要突破的領域,也一直是長周期的朝陽賽道,在這幾個領域里面會挑選一些高精尖的硬科技項目。關于價值投資,劉翔認為,價值投資首先得有價值,得解決剛需。“用在醫療領域上比較好理解,就是你投的任何一個醫療項目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解決臨床剛需?在半導體領域就是解決國家之剛需,主要是卡脖子技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從購買力來講,大家更多是想省錢,以及未來更多元化的智能座艙體驗。從國家發展角度來說,新能源汽車解決的是國家石油高度依賴進口的問題,新能源汽車產業可以讓中國有機會去彎道超車。而且新能源汽車六萬億的廣闊市場,完全有機會取代過去的房地產,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價值投資首先是邏輯本身是不是解決了國家的剛需、人類的剛需、個人的剛需。如果你解決的是這些問題,再回歸到具體投資,看有沒有投到好的價格,有沒有投到好的節點,投的項目能不能退出。價值投資歸根到底,投資方向要符合國家的剛需方向,符合人類的剛需方向,這樣才沒有問題。 京銘資本是一家致力于以“推動中國經濟前行的力量”為使命的PE,專注于投資先進制造業,助力國家工業強國戰略。投資方向偏成長期及成熟期,產業定位很聚焦,就是先進制造業,是國內最早專注于投資這個產業領域的機構之一。投資賽道主要細分為半導體制造、新能源汽車產業核心中上游,航天航空軍工科技以及前沿醫療當中的高端設備、創新器械,以及生物制造材料,目前體系內累計管理各類基金規模在110億左右。(齊和寧)
據初步統計,2023年春節檔(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1日至1月27日)電影票房為67.58億元,同比增長11.89%;觀影人次為1.29億,同比增長13.16%;國產影片票房占比為99.22%。春節檔上映的6部影片累計票房分別為《滿江紅》26.06億元,《流浪地
1月28日,交通運輸部召開領導干部會議。部長李小鵬主持會議并講話。李小鵬強調,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服務保障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突出保通暢、擴投資、穩市場、調結構、保安全、防風險,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