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GC技術在2023年迎來大爆發,越來越多科技公司在AI領域發力,網絡與信息安全作為護航AI安全發展的行業,持續在技術領域探索,不斷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推動AIGC發展的重要力量。7月4日,北信源(300352)披露公告稱,公司于近日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
智能設備自然語言交互信息處理方法”發明專利證書。北信源表示,該發明專利的取得充分發揮了公司自主知識產權優勢,對公司三大業務方向“信息安全及信創、移動辦公及安全通訊應用、智慧社區及健康醫療”具有積極影響,是公司堅持持續創新的成果,有利于為用戶打造全場景
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及服務,對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及未來公司業務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在推動力。
聚焦人工智能核心研究課題 專利技術將應用于信源密信此次北信源發明專利的技術領域為“自然語言處理”,自然語言交互信息處理是人工智能領域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用來解決人機對話的問題,讓智能設備理解人類所表達的內容。作為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課題之一,對自然語言處理的技術探索對于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服務數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曾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指出,大力推動語言文字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加強人工智能環境下自然語言處理等關鍵問題研究和原創技術研發,加強語言技術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支持數字經濟發展。據悉,該發明專利能夠有效解決“物-物”對話問題,解決信息無特定協議互傳互通的表達方式。北信源表示,該發明專利是解決基于AI的萬物互聯問題中的核心技術,采用自然語言實現萬物互聯過程中“人-物”和“物-物”交互,目的是聯合其他公司自主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北信源信源密信等產品。北信源自主研發的“信源密信”安全通信平臺·底座,重新定義了基于自然語言的無協議溝通框架,具有標準的公共服務開放平臺。目前,信源密信已經接入國內優秀的大模型AI產品,比如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譯千問、科大訊飛星火大模型等。業內人士指出,這些ChatGPT類產品可以被描述為一個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人工智能模型,在未來的自然語言交互方式中,自然語言識別效率和準確率則是繞不開的問題。北信源表示,信源密信在未來或將結合大模型產品,在自然語言交互維度上擴大產品的應用場景,提升協同辦公的效率。
北信源多年潛心研發 自然語言處理前景可期網絡與信息安全行業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據華安證券相關研報,AI能力一方面會增加網絡進攻,形成網絡安全新需求;另一方面AI能力可以融入網絡安全技術,提高處理效率。回顧北信源的研發之路可以發現,北信源之所以能解決“物-物”對話方面找到新的突破口,離不開其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長期深耕。北信源早在2015年就已在該技術領域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持續布局了多件相關專利,本專利是該系列研究成果的一部分。2016年初,北信源申請了名為“一種支持自然語言信息交互的智能設備控制體系和方法”和“一種用于人與智能設備交互操作的輔助智能裝置”的發明專利,逐漸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布局從最初的
智能家居方面延伸到更廣泛的智能設備與人機交互中。2017年,北信源申請發明專利“一種支持自然語言交互的裝置和方法”。2022年申請的發明專利中,北信源則開始側重語音識別/語言解釋的效率和準確率。可見,北信源此次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中的突破,以及在語音噪音處理、提高識別率方面的貢獻,是其長期布局,潛心鉆研的成果。有專家指出,大模型時代的自然語言處理依然大有可為。未來,以大模型作為基座,拓展其感知,計算,推理,交互和控制能力,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將進一步助力通用人工智能的發展,促進各行各業的生產力進步,更好地為人類社會服務。(燕云)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7月6日8時31分(當地時間7月5日19時31分)在智利發生5.9級地震,震源深度130公里,震中位于南緯23.90度,西經68.05度。
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盤初跌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