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已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展開,圍繞群眾關切的問題,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做出了解答。問:按病種付費模式下,醫療機構添置新設備或給患者使用價格高的新藥,會不會產生成本壓力?醫務工作者看診過程中使用新藥新技術“花超了”,績效收入會不會受影響?答:個別地區個別醫療機構出現這樣的問題,不是支付方式改革的初衷。相反,為支持臨床新技術應用、保障重病患者得到充分治療,支付方式改革中還引入了相關規則,如符合條件的新藥新技術可不納入病種支付標準的“除外支付”規則,顯著高于病種平均費用的重癥病例“特例單議”規則,這些都可按實際發生的費用結算,請廣大參保人、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放心。醫療問題非常復雜,醫療領域技術進步也很快,醫保支付政策肯定有與醫療實際不匹配、落后于臨床發展的地方。為此,國家醫保局正建立面向廣大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意見收集機制和DRG/DIP分組規則調整機制,以醫務人員提出的意見建議和客觀發生的醫療費用數據為基礎,對分組進行動態化、常態化的調整完善,定期更新優化版本,充分回應醫療機構訴求,確保醫保支付方式的科學性、合理性。校對:王錦程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截至5月10日,根據香港交易所公布的陸股通持股記錄,陸股通共持有3297只個股,合計持股量1275.93億股,相比上一個交易日,持股總量減少6.77億股。陸股通減持個股中,持股量環比降幅在50%以上的共有34只,環比降
據人民日報,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已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展開,圍繞群眾關切的問題,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做出了解答。問:這幾年,在一些地區,有患者住院2周后被要求出院,再重新入院,說是支付方式改革后有規定“單次住院不超過15天”。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