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時報微信公眾號,圍繞債市的一些熱點問題,記者采訪了有關業內人士。“總體來看,我國債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是實體經濟的重要融資渠道。”業內專家告訴記者。對于今年的“債牛”行情,央行從宏觀審慎角度出發多次提示風險,旨在阻斷單邊行情放大風險。我們應更重視投資者教育,提醒債券市場是有漲有跌、投資是存在風險的。
更讓金融管理部門警惕的是,這種一致性行為可能會造成“擁擠交易”。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稱,“這就好比現實中很多人擠在一個很小的市場,會造成擁堵甚至引發‘踩踏’。一些機構投資者都寄希望于在價格高位,能夠脫手短期買入的長債,實際上在趨同性交易中很難實現,一旦價格大幅逆轉,機構手中已持倉的大量長債,是難以短期內在市場上以合理價格出手的。”校對:祝甜婷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