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至2024年,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迎來轉型發展的重要變革期,行業監管持續優化升級,核心是讓財務公司回歸服務集團的主業,強化內部金融服務屬性,相應的對注冊資本、流動性比例、貸款和票據業務集中度等監管考核指標提出更嚴格的要求。證券時報記者近日走訪云南多家財務公司了解到,新規出臺后,財務公司業務更聚焦保障企業集團日常流動性穩定,發揮資金蓄水池效能,提升全集團資金集約化管理。盡管在外界看來,作為集團“內部銀行”的財務公司在職能定位和業務范圍等方面與外部商業銀行有諸多重合,但多家接受采訪的財務公司負責人認為,財務公司最大的優勢在于更了解集團和所處行業的周期性特點,能夠在外部金融機構“雨天收傘”的艱難時刻發揮逆周期的資金保障作用,緩釋集團的流動性風險。在集團戰略轉型初期,在外部金融機構看不清、不敢投入的時候沖在前面,提供轉型所需要的資金支持。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發生變化,綠色貿易、保稅維修等外貿新業態愈發受到關注。商務部近期發布的《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指出,要推動綠色貿易、保稅維修創新發展。璞擎電子是上海臨港新片區首家保稅維修企業,該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陳華平近日在出席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時指出,證監會將夯實監管制度,完善品種布局,優化市場結構,做強行業機構,擴大對外開放,全面開展各項工作,防風險、強監管,促進期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