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制出可自我修復和被回收利用的「電子皮膚」
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發表論文表示,他們研制出了一種可自我修復并可被回收利用的「電子皮膚」。可自我修復材料的研究已經較為常見,該研究的突破在于其可回收利用。這種材料一旦被推廣應用,電子垃圾的數量將大大減少。
這種「電子皮膚」是一片由三種現已商用的化合物以及納米銀顆粒混合而成的裝有傳感器的薄膜,能夠測量壓力、溫度、濕度以及氣流等。若其嚴重受損,可將其放入溶液中分解為小分子,然后重新制造「電子皮膚」。在室溫下,回收耗時約 10 小時;而在 140℉(60℃)的條件下,耗時僅約 30 分鐘。
但是,雖然這一材料非常柔軟,但它并不想人類皮膚那么柔韌和可拉伸。研究人員正在設法解決這一難題。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