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網訊,中泰證券指出,復盤歷史數據來看,在原材料價格上漲階段,食品行業普遍會通過提價,來對沖成本對盈利能力的負向影響。本文通過定量分析發現:1)啤酒、乳制品、調味品、速凍食品行業毛利率較低,對原材料、包材價格的變動更為敏感,更易通過直接提價方式轉移成本壓力。2)提價執行后,一方面產品噸價提升,緩解了毛利率下降壓力;另一方面,提價效應普遍可持續 2-4 個季度,同時疊加產品結構升級紅利,因此提價周期后行業盈利能力往往能得到改善。3)行業集中度較高的子行業,龍頭上游議價能力強,成本費用控制良好;下游定價能力強,提價效應可充分兌現,因此提價后毛利改善效果更好(以調味品行業中的海天味業、乳制品中的伊利股份為例)。
基于以上分析,在當前原材料漲價背景下,建議關注具備提價權的大眾品行業龍頭,看好其后續通過提價及產品結構提升來抵御成本壓力,建議關注:青島啤酒、華潤啤酒、重慶啤酒、伊利股份、海天味業、中炬高新、恒順醋業、涪陵榨菜、絕味食品、天味食品、安井食品等。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