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中社9月16日訊,2021智慧芽創新賦能大會現場,中金公司研究部宏觀分析師、副總經理劉政寧分享,貿易經濟對創新的促進作用通過三大效應實現,規模效應、規模利潤支撐創新固定成本投入,學習效應、產業鏈受益于技術外溢,競爭效應、國際貿易鏈條的先進生產力倒逼企業創新,而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這些效應作用不同。
他認為,在中國,當前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中國的數字化產業也得到了非常快速、蓬勃的發展,數字技術和數字化正重構傳統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怎么利用數字技術做強貿易經濟、強化創新機制,可能是后疫情時代的一個探索方向。
在劉政寧看來,數字經濟時代, 規模效應作用下的數據要素價值將更大,企業創新的范式要發生根本性、顛覆性的改變,以產業鏈為例,傳統的產業鏈對應的上游、中游、下游,有研發、生產、營銷模式,會變成基于平臺的、數據驅動的跨界創新,有了數據以后基于數據再來做研發、生產和銷售,再來找技術人才和資本,隨著去創新,但這也會帶來數據確權、公私信息邊界、數據資產壟斷等問題,這也是近期監管重點關注的方向。
他提出,圍繞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創新和貿易發展有四個重點,參與全球競爭、進入國際產業鏈條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高產業鏈數字化水平;發展服貿行業,尤其是注意新型服務貿易;利用數字經濟的先發優勢,并加強與周邊經濟體的合作。
責編|練生亮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