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瑞泰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瑞泰新材”或“公司”)今日發布創業板上市招股公告,公司正式啟動招股。本次擬發行股票數量18,333.33萬股,且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5%。報告顯示,公司主營業務鋰離子電池材料的高景氣度發展為公司未來的業績奠定了穩定的基礎,而本次分拆完成后,瑞泰新材將成為江蘇國泰旗下獨立的化工新材料及新能源業務上市平臺,通過在創業板上市,將實質提升瑞泰新材在化工新材料領域的行業競爭能力。
據悉,瑞泰新材是江蘇國泰的控股子公司,公司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材料以及硅烷偶聯劑等化工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核心產品主要包含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硅烷偶聯劑、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超電產品等。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105項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公司子公司華榮化工以及超威新材皆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020年、2021年,受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繁榮的推動,瑞泰新材的業績整體呈增長趨勢。2019-2021年,瑞泰新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5,686.05萬元、181,505.42萬元及520,309.92萬元,凈利潤分別為23,039.35萬元、29,807.50及67,400.42萬元,其中2021年業績表現十分亮眼,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6.66%,凈利潤同比增長126.12%。
據公司招股書披露,受益于下游市場需求持續景氣,公司對主要產品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等產品銷售預期良好,目前下游主要客戶如LG化學、寧德時代等已經與公司續簽合作協議,基于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和市場環境,公司預計2022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350,000-390,000萬元,同比增長96.88%-119.3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4,000-59,000萬元,同比增長215.66%-244.89%。
近年來,隨著下游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持續發展,消費電池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以及儲能電池市場的逐漸打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市場出貨量增速較快,根據伊維經濟研究院的預測,預計2025年以及2030年,國內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出貨量將達到約183.9萬噸以及466.2萬噸,市場對于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同時,鋰離子電池電解液行業呈現出強者恒強的趨勢,頭部企業的產能持續擴張,行業呈現高度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趨勢。
瑞泰新材是該行業的先入者,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業務是公司核心業務之一,報告期內,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84.94%、83.59%和91.62%,分別實現營收140,731.91萬元、151,724.11萬元和476,706.14萬元,收入規模持續呈上升趨勢。瑞泰新材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已經具備一定的領先優勢,據伊維經濟研究院的統計,瑞泰新材的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出貨量最近3年皆位列國內前3,且2019年出貨量在國內以及全球排名皆位列前2。與此同時,公司還不斷在鋰離子電池材料方向縱深延展,期望在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和部分超電產品方面進一步高筑墻。目前公司的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以鋰鹽類添加劑為主,核心添加劑產品技術門檻較高,已大量應用于主流動力鋰離子電池中,且部分產品已應用于固態鋰離子電池等新型電池中。
而公司的另一項主要收入來源硅烷偶聯劑業務也預期不俗。2020年我國有機硅行業生產規模達到27.82萬噸,同時,由于國際有機硅巨頭通過向全球其他中小型企業采購完善產品序列,也為國內硅烷偶聯劑生產企業提供了高速發展的機遇。據了解,目前瑞泰新材在硅烷偶聯劑產品方面,目前已處于國際大型化工企業的供應商序列中,未來也將為公司業績持續貢獻力量。
據招股書披露,瑞泰新材本次發行募集資金在扣除相關費用后,將投入波蘭華榮新建Prusice 4萬噸/年鋰離子動力電池電解液項目、寧德華榮年產8萬噸新材料項目、華榮化工新建實驗樓和現有環保設施提升項目、華榮化工智能化改造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助推主營業務做大做強。
瑞泰新材表示,未來公司將在穩定發展現有產品的基礎上,積極拓展產品的種類,優化和完善技術服務和技術解決方案,以全球化的視野拓展國內外業務,加強與國內外客戶、供應商的合作,致力于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化工新材料供應商,并朝著智能、安全、環境友好,行業領先、世界一流的發展目標不斷邁進。(齊和寧)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