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衣柜,整體衣柜的生產成本和利潤分析
客戶經常說到,某某牌衣柜多少錢一個平方,某某牌衣柜多少錢一個平方,用的什么樣的扳子。說句實話,我根本不會去相信,因為,我懂成本,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虧錢做生意。那么,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一張板子,他的成本到底應該是多少:
第一、板子本身的成本;我們就以大亞或森工露水河為例,這2個牌子為國產板中好的,價格差距也不大。
首先,我們確定為最常用的18板,目前,廠家進板子,只可能有2種進法:
1。進基材,直接從廠家進,然后,在當地找貼紙廠貼紙,貼三胺,無一例外,所有的大廠,絕對是采用這個進板方式。
2。直接從當地的代理商那里,進精板,貼好面的,這種方式,足夠要增加成本10%或以上,所以,很多小廠說他的板子是名牌的,然后價格還很便宜,我是不相信的。
那么,我們以大廠的成本來預算:
大廠直接進毛板,絕對是車皮進貨,一車皮是1400張板子,如果做進口板,更加痛苦,因為進口周期是3個月,要進毛板,就要備3個月的貨,否則,就要高價進精板。
那么,目前,采用這樣的進的方式,大亞和森工的18板,發出來比較的便宜,去年應該在90幾,今年前段時間漲了一點價格,應該在100出頭點。
這個只是毛板的價格,然后還要貼面,貼面要根據表面的顏色,我們經常去買東西,很多商家同樣的板子顏色不同價格不一樣,就是因為表面那個紙的成本不一樣。
我們預算市場上基本最便宜的最常用的白楓啊,白象啊,紅櫻木啊這樣的顏色,這樣的紙,貼全三胺,大約雙面成本在36元一張,加上毛板的價格,大約在140元一張(如果單進小批量進精板,這個成本差不多160了,所以,小廠做這個可能性不大),其他的顏色,價格還有增長,基本上上面還有2,3個檔次的顏色,每個檔次基本都能增加10幾20 一平方的成本,最貴的同步,能增加到70,80的。
然后,一張扳子,1.22*2.44=2.97個平方,但是,生產有損耗的,大廠標準化程度比較高,基本上能夠達到2.5個平方的板子利用率。
140元/張,2.5的利用率,那么,一平方就是56元,很多人算到這里就不算了,呵呵,差得太遠。

第二、生產上其他材料的成本:
1、封邊條。
國產封邊條大約1元多2元多一米,平均算2元,進口封邊條大約4元或多點一米,我們算國產的。
假設一張0.5*0.8的擱板,只有0.4個平方,但是四面封邊,需要2.6米,就是5.2元,一平方就是13元。但是,他們不會四面都封厚邊的,只有正面封,其他三面薄邊要便宜點,這樣下來,估計在9元左右。
然后還有封邊膠,這個不值什么的,算0.5元一平方。
2、三合一扣件,預埋件等等各種小件。
這個不好估算,我們算一平方3元吧。
也就是說其他材料大約是12.5元一平方。
第三、生產工人費用;因為我們算的柜體,沒有算柜門,工錢主要是柜門高,柜體的工序少,無非就是切割,封邊,開孔什么的,所以,工錢也不會好高,投一個平方應該沒有超過5元。
第四、機械折舊,耗料;這個東西就不好說,實際上大家都應該知道,越好的機械設備,工藝越好,小廠這塊就很小,而大廠就很大,比如,一個廠設備是800萬,2年折舊,而一年銷售額是5000萬,那么這塊成本就是8%了,就很高了。我們也不預算最好的那幾個品牌的機械設備折舊,我們預算中上檔次的品牌,他們的機械折舊,和耗料(比如刀具),怎么也要投到6元一平方,最好的那些,最少要投到10 元以上。
五、廠家的電費,租金,資金利息,管理人員工資;這塊也比較大,基本上至少是7,8元一平方要等于的,如果公司架構齊全的話不止這個費用。
以上就是純生產成本,中上檔次的品牌,大廠,正宗的廠家成本應該至少在86左右一平方(展開面積),全國擁有上百家店的品牌,則因為管理成本等多方面原因,至少應該在90以上。
然后,廠家發給商家,他們希望能至少夠獲得10%的利潤,畢竟他們也還是有點銷售費用的,但是,他們會在18板上利潤看薄,因為競爭激烈,他們會去賺背板,抽屜(比如抽屜,我們就是虧著賣的,進價都不止),25板這些上面去獲得更多的利潤,所以,18板不會加得太多,一般加個5,6元就發了,換句話說,在不考慮廣告等投入因素的情況下,大的品牌的進價應該是100以上,中檔的90以上為商家的進價。商家進價應該為90-100左右。
好的,現在,我們計算出了商家的進價成本,注意,這個成本只適合與那些沒有在全國性媒體上做廣告的品牌,如果你遇到在全國媒體上做廣告的品牌,那么,就還要在加幾元的。有些人又說了,你進成90出頭,為什么賣我180,請繼續往下看。
商家還將有以下成本:
1、安裝費,一平方展開10-12元,絕對跑不掉。
2、運輸費和搬運費,這個2元到是可以打下來。
3、測量設計費(含人員收入,車費,電腦,耗料),無論如何3元要要。
4、售后服務費用,這個就看大家對售后的重視了,我只能說我自己的帳,我們現在售后費用投展開怎么也差不多4元了,我算平均2元嘛。
5、場地租金,物管水電
象我們這種操作模式就比較低,找個偏僻的地方,不做形象,銷量還很大,單位費用就比較小,我們目前只要不到2元,但是,對于在商場里面的,平均最少3元。
6、銷售財務人員工資;平均3元吧。
7、商家的裝修折舊,樣品折舊
過2年要裝修,一年要換新樣,都是要錢的,根據形象的好壞,這塊應該在2到6元一平方。
那么,以上核算完,實際上不含商家的廣告費用,商家成本應該是21到28元的成本。
所以,對于最低檔次的顏色,大廠品牌根據品牌和設備還有服務形象等差異,成本應該是111到128元一展開左右。如果有些品牌有廣告投入,這個數字應該是111到140一平方(最低顏色)
換算成投影,應該在310-400左右的成本。當然,前提是全正宗,大廠生產,設備比較好,工藝比較好,安裝比較好,服務比較好。
如果一個廠,工藝不好,安裝一般,服務一般,但是,因為銷量大也是批量進毛板,那么,他們的成本應該可以下降展開10元一平方左右。
換句話說,即使是按小廠生產服務成本加大廠的進貨成本,不加任何廣告費,這個最后廠家商家的成本展開都會是在100或以上的,所以,我們去看見那些市場上所謂的200多的投影的森工,大亞,可能嗎?你自己去買板子回來可能都不夠。
然后,剩下的就是商家要看的純利了,說句實話,商家們對這個18板因為殺價厲害,所以,純利看得也不很高,而比如配件上,背板上,25板上利潤看高點,也很正常,所以,我們看見了,市場上的價格搞活動的時候,大亞,根據品牌不同,一般會在120到170之間。當然,我說的都是大廠品牌。
對于那些派名前幾位的,因為工藝更好,宣傳更多,所以,成本更高,一般在150到170之間。
對于第2個檔次的,因為可能投入少些,成本低些,一般在120到150之間。
當然,不排除個別殺價到成本,可能主要的目的還是在門啊,其他件上去賺錢。
實際上,現在衣柜的競爭很大,而費用卻降低不了多少,主要原因為:
1、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太大了,生產上很難采用模式化生產,很難把板子的利用提高到2。8,也很難把生產效率提高,出錯率大大降低。實際上,如果完全標準化,最少可以減少10幾元一平方的成本。
2、因為人員工資的上升,這塊根本不要去想降價了,只可能漲價,能夠維持就算不錯了。
3、租金,呵呵,你們聽說過那個建材市場的KFS降個價格的,呵呵,只有可能漲價。
4、顧客對形象的要求越來越高,連我們都繃不住了,都要開新店多上樣品把形象搞好,呵呵,這些成本只有上升的。
5、顧客對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個可不敢降,說句實話,這塊成本的增加,卻是商家最大的成本增加,遠遠超過了板子的漲價。
6、呵呵,石油,木料,可能一年12個月,聽說過一個月跌價,其他11個月都是漲價,所以,這塊也不要多想了。
目前看來,衣柜已經是殺價到了利潤很薄的地步了(櫥柜還沒有殺到底,木制品已經到底,主要是五金和石材),市場價格在向下可能性幾乎沒有了,實際上,現在衣柜行業已經出現了很不好的局面,沒有利潤大家就搞假,現在市場上假板子實在太多了,沒有利潤就減少封邊,配件,減少機械設備的投入,特別是減少機械設備的投入,比工藝的影響很大的。沒有利潤就減少工人工資,安裝不好,服務不好,沒有利潤就出了問題不管。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已經很普遍了。
客戶經常說到,某某牌衣柜多少錢一個平方,某某牌衣柜多少錢一個平方,用的什么樣的扳子。說句實話,我根本不會去相信,因為,我懂成本,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虧錢做生意。那么,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一張板子,他的成本到底應該是多少:
整體衣柜選購,整體衣柜選購有哪些常識?
整體衣柜選購,整體衣柜選購有哪些常識?第一、首先看整體衣柜的選材。專業廠家選用的是符合國家檢測標準的環保板材,而有些廠家選用的,都是一些無檢測報告,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的劣質板材。所以,買整體衣柜,首先要看商家有沒有國家權威檢測部門的板材檢測報告和相關檢測證書。整體衣柜選購,整體衣柜選購十步曲整體衣柜選購,整體衣柜選購十步曲柜門品種與材料花色是否豐富多樣。不同的消費觀念對應不......第一、板子本身的成本;我們就以大亞或森工露水河為例,這2個牌子為國產板中好的,價格差距也不大。
首先,我們確定為最常用的18板,目前,廠家進板子,只可能有2種進法:
1。進基材,直接從廠家進,然后,在當地找貼紙廠貼紙,貼三胺,無一例外,所有的大廠,絕對是采用這個進板方式。
2。直接從當地的代理商那里,進精板,貼好面的,這種方式,足夠要增加成本10%或以上,所以,很多小廠說他的板子是名牌的,然后價格還很便宜,我是不相信的。
那么,我們以大廠的成本來預算:
大廠直接進毛板,絕對是車皮進貨,一車皮是1400張板子,如果做進口板,更加痛苦,因為進口周期是3個月,要進毛板,就要備3個月的貨,否則,就要高價進精板。
那么,目前,采用這樣的進的方式,大亞和森工的18板,發出來比較的便宜,去年應該在90幾,今年前段時間漲了一點價格,應該在100出頭點。
這個只是毛板的價格,然后還要貼面,貼面要根據表面的顏色,我們經常去買東西,很多商家同樣的板子顏色不同價格不一樣,就是因為表面那個紙的成本不一樣。
我們預算市場上基本最便宜的最常用的白楓啊,白象啊,紅櫻木啊這樣的顏色,這樣的紙,貼全三胺,大約雙面成本在36元一張,加上毛板的價格,大約在140元一張(如果單進小批量進精板,這個成本差不多160了,所以,小廠做這個可能性不大),其他的顏色,價格還有增長,基本上上面還有2,3個檔次的顏色,每個檔次基本都能增加10幾20 一平方的成本,最貴的同步,能增加到70,80的。
然后,一張扳子,1.22*2.44=2.97個平方,但是,生產有損耗的,大廠標準化程度比較高,基本上能夠達到2.5個平方的板子利用率。
140元/張,2.5的利用率,那么,一平方就是56元,很多人算到這里就不算了,呵呵,差得太遠。

第二、生產上其他材料的成本:
1、封邊條。
國產封邊條大約1元多2元多一米,平均算2元,進口封邊條大約4元或多點一米,我們算國產的。
假設一張0.5*0.8的擱板,只有0.4個平方,但是四面封邊,需要2.6米,就是5.2元,一平方就是13元。但是,他們不會四面都封厚邊的,只有正面封,其他三面薄邊要便宜點,這樣下來,估計在9元左右。
然后還有封邊膠,這個不值什么的,算0.5元一平方。
2、三合一扣件,預埋件等等各種小件。
這個不好估算,我們算一平方3元吧。
也就是說其他材料大約是12.5元一平方。
第三、生產工人費用;因為我們算的柜體,沒有算柜門,工錢主要是柜門高,柜體的工序少,無非就是切割,封邊,開孔什么的,所以,工錢也不會好高,投一個平方應該沒有超過5元。
第四、機械折舊,耗料;這個東西就不好說,實際上大家都應該知道,越好的機械設備,工藝越好,小廠這塊就很小,而大廠就很大,比如,一個廠設備是800萬,2年折舊,而一年銷售額是5000萬,那么這塊成本就是8%了,就很高了。我們也不預算最好的那幾個品牌的機械設備折舊,我們預算中上檔次的品牌,他們的機械折舊,和耗料(比如刀具),怎么也要投到6元一平方,最好的那些,最少要投到10 元以上。
五、廠家的電費,租金,資金利息,管理人員工資;這塊也比較大,基本上至少是7,8元一平方要等于的,如果公司架構齊全的話不止這個費用。
以上就是純生產成本,中上檔次的品牌,大廠,正宗的廠家成本應該至少在86左右一平方(展開面積),全國擁有上百家店的品牌,則因為管理成本等多方面原因,至少應該在90以上。
然后,廠家發給商家,他們希望能至少夠獲得10%的利潤,畢竟他們也還是有點銷售費用的,但是,他們會在18板上利潤看薄,因為競爭激烈,他們會去賺背板,抽屜(比如抽屜,我們就是虧著賣的,進價都不止),25板這些上面去獲得更多的利潤,所以,18板不會加得太多,一般加個5,6元就發了,換句話說,在不考慮廣告等投入因素的情況下,大的品牌的進價應該是100以上,中檔的90以上為商家的進價。商家進價應該為90-100左右。
好的,現在,我們計算出了商家的進價成本,注意,這個成本只適合與那些沒有在全國性媒體上做廣告的品牌,如果你遇到在全國媒體上做廣告的品牌,那么,就還要在加幾元的。有些人又說了,你進成90出頭,為什么賣我180,請繼續往下看。
商家還將有以下成本:
1、安裝費,一平方展開10-12元,絕對跑不掉。
2、運輸費和搬運費,這個2元到是可以打下來。
3、測量設計費(含人員收入,車費,電腦,耗料),無論如何3元要要。
4、售后服務費用,這個就看大家對售后的重視了,我只能說我自己的帳,我們現在售后費用投展開怎么也差不多4元了,我算平均2元嘛。
5、場地租金,物管水電
象我們這種操作模式就比較低,找個偏僻的地方,不做形象,銷量還很大,單位費用就比較小,我們目前只要不到2元,但是,對于在商場里面的,平均最少3元。
6、銷售財務人員工資;平均3元吧。
7、商家的裝修折舊,樣品折舊
過2年要裝修,一年要換新樣,都是要錢的,根據形象的好壞,這塊應該在2到6元一平方。
那么,以上核算完,實際上不含商家的廣告費用,商家成本應該是21到28元的成本。
所以,對于最低檔次的顏色,大廠品牌根據品牌和設備還有服務形象等差異,成本應該是111到128元一展開左右。如果有些品牌有廣告投入,這個數字應該是111到140一平方(最低顏色)
換算成投影,應該在310-400左右的成本。當然,前提是全正宗,大廠生產,設備比較好,工藝比較好,安裝比較好,服務比較好。
如果一個廠,工藝不好,安裝一般,服務一般,但是,因為銷量大也是批量進毛板,那么,他們的成本應該可以下降展開10元一平方左右。
換句話說,即使是按小廠生產服務成本加大廠的進貨成本,不加任何廣告費,這個最后廠家商家的成本展開都會是在100或以上的,所以,我們去看見那些市場上所謂的200多的投影的森工,大亞,可能嗎?你自己去買板子回來可能都不夠。
然后,剩下的就是商家要看的純利了,說句實話,商家們對這個18板因為殺價厲害,所以,純利看得也不很高,而比如配件上,背板上,25板上利潤看高點,也很正常,所以,我們看見了,市場上的價格搞活動的時候,大亞,根據品牌不同,一般會在120到170之間。當然,我說的都是大廠品牌。
對于那些派名前幾位的,因為工藝更好,宣傳更多,所以,成本更高,一般在150到170之間。
對于第2個檔次的,因為可能投入少些,成本低些,一般在120到150之間。
當然,不排除個別殺價到成本,可能主要的目的還是在門啊,其他件上去賺錢。
實際上,現在衣柜的競爭很大,而費用卻降低不了多少,主要原因為:
1、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太大了,生產上很難采用模式化生產,很難把板子的利用提高到2。8,也很難把生產效率提高,出錯率大大降低。實際上,如果完全標準化,最少可以減少10幾元一平方的成本。
2、因為人員工資的上升,這塊根本不要去想降價了,只可能漲價,能夠維持就算不錯了。
3、租金,呵呵,你們聽說過那個建材市場的KFS降個價格的,呵呵,只有可能漲價。
4、顧客對形象的要求越來越高,連我們都繃不住了,都要開新店多上樣品把形象搞好,呵呵,這些成本只有上升的。
5、顧客對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個可不敢降,說句實話,這塊成本的增加,卻是商家最大的成本增加,遠遠超過了板子的漲價。
6、呵呵,石油,木料,可能一年12個月,聽說過一個月跌價,其他11個月都是漲價,所以,這塊也不要多想了。
目前看來,衣柜已經是殺價到了利潤很薄的地步了(櫥柜還沒有殺到底,木制品已經到底,主要是五金和石材),市場價格在向下可能性幾乎沒有了,實際上,現在衣柜行業已經出現了很不好的局面,沒有利潤大家就搞假,現在市場上假板子實在太多了,沒有利潤就減少封邊,配件,減少機械設備的投入,特別是減少機械設備的投入,比工藝的影響很大的。沒有利潤就減少工人工資,安裝不好,服務不好,沒有利潤就出了問題不管。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已經很普遍了。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