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雕是中國古代藝術品中一支奇葩。青銅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發明,是世界冶金鑄造史上最早的合金。中國商周時代的青銅古稱金或吉金,其合金成分是錫青銅和鉛錫青銅。 中國的青銅時代從公元前二千年前左右形成,經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大約經歷了十五個世紀。在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銅的冶鑄業作為生產力發展的標幟而達到高峰。中國銅雕文化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期和轉變期。
銅雕塑制作是一個非常精細和古老的藝術。 除了正常的雕刻與塑造,許多治療方法也給予雕像如化學氧化和精密銅鑄造,以保護銅雕像的腐蝕,并提高其壽命。新仿、做舊處理過的銅鑄佛像折射光線較刺眼。質量:古代佛像所用銅質較純,質量重,特別是澆鑄器物有厚度。拷貝金銅佛像一般銅質不純,質量輕,運用合金材料。工藝:受陳舊的生產工藝約束,澆鑄成型后的佛像要經過詳盡雕塑技法處理,表情、服飾、底座加工痕跡清晰可見。現代銅鑄佛像運用機制打磨,生成極有規則的加工痕跡。
形成期是指龍山時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國銅雕時代,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國傳統體系的銅雕文化時代;轉變時期指戰國末期至秦漢時期,銅雕已逐步被鐵器取代。我們都知道銅雕在我們擁有悠久的發展史,以銅料為胚,運用雕刻、鑄塑等手法制作,表現出造型、質感、紋飾的美。在我國古代生活中,人們利用銅雕工藝鑄造出了許多的生活用品,如百姓在家中供奉的銅佛像等等,都是利用銅雕工藝鑄造而成的。銅雕工藝見證了我國的風雨歷程,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同時還促進了時代的進步與發展。
工藝品一直是中國的傳統出口產品,制作精美且成本低,能迎合潮流,所以在歐美一直有廣闊市場。中國工藝品內容豐富多彩,生動有趣 ,價格低廉,這是為什么那么多老外鐘愛于工藝品的原因,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國內的一些 比較大型的工藝品制造商,他們的主要運作模式是自己設計生產,推廣業務的方式也主要是電子商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