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丹陽一冷庫氨氣泄漏 消防官兵及時趕到處置
1月5日晚上8時許,位于丹陽千家樂菜市場附近的一間冷庫發生氨氣泄漏事故,幸好消防官兵及時趕到處置,未造成人員和財產的損失。
1月5日晚8點20分左右,筆者趕到了現場。只見消防官兵正在對氨氣泄漏管道進行處理,緊急疏散周邊群眾。
據周邊群眾反映,氨氣泄漏時,他們聞到了一股刺鼻的氣味。經過消防部門的緊急處理,險情被排除。
6日上午,丹陽安監部門聯合專業人士,再次來到現場,對泄漏的氨氣管道進行安全排查。
據專業人士介紹,氨氣屬于高危氣體,大量泄漏后會致人窒息而亡。
調查結束后,現場工作人員將剩余的危險源帶走,事故的具體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氨氣
氨:[ān][ㄢˉ] (銨根離子:NH4+)鄭碼:MYWZ,U:6C28,GBK:B0B1五筆:RNPV筆畫數:10,部首:氣,半包圍結構筆順編號:3115445531參考詞匯:英文:ammonia (阿摩尼亞)化學式:NH3電子式:如右圖一、結構:氨分子為三角錐形分子,是極性分子。N原子以sp3雜化軌道成鍵。二、物理性質:氨氣通常情況下是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易液化三維模型,液氨可作制冷劑。以700:1的溶解度溶于水。摩爾質量:17.0306g/molCAS: 7664-41-7 密度:0.6942熔點(mp):-77.73 °C沸點(bp):-33.34 °C臨界點:132.9°C,11.38MPa25%~28%濃氨水密度:0.899 g/mL,0 °C爆炸極限:15.8%-28%偶極距:1.42 D
泄漏
【詞語】:泄漏(洩漏)【注音】:xiè lòu【釋義】:1.泄露。透露出去。《陳書·姚察傳》:“﹝ 姚察 ﹞盡心事上,知無不為;侍奉機密,未嘗洩漏。”《醒世恒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你切不可洩漏,待事平了,把家私分一股與你受用。” 清 昭連 《嘯亭續錄·張總兵》:“有番僧某為賊偵,凡軍中事無不洩漏。”2.泄露(機密、秘密)。《三國志·吳志·周魴傳》:“ 魴 建此計,任之於天,若其濟也,則有生全之福;邂逅泄漏,則受夷滅之禍。” 元白樸《東墻記》第二折:“不爭你走透消息,泄漏風聲。”《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只因十三妹的這樁事大須慎密,不好泄漏他的機關。” 茅盾《秋收》二:“然而他還藏著兩句要緊話,不肯泄漏。”3.滲透。 唐柳宗元《又祭崔簡旅櫬歸上都文》:“ 楚 之南,其土不可以室。或坋而頹,或確而崒,陰流泄漏,瀸沒渝溢。”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二》:“ 琬 乃取一盤底至平者,以二棬重重安盤中,灌水其中,曾無泄漏。”4.(液體、氣體)漏出.泄漏在現代的意義:一般指工業中不應該流出或露出的物質或流體,流出或露出機械設備以外,造成損失,稱之為泄漏。造成泄漏的主要原因:造成泄漏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由于機械加工的結果,機械產品的表面必然存在各種缺陷和形狀及尺寸偏差,因此,在機械零件連接處不可避免的會產生間隙;二是密封兩側存在壓力差,工作介質就會通過間隙而泄漏。消除或減少任一因素都可以阻止或減少泄漏。就一般設備而言,減小或消除間隙是阻止泄漏的主要途徑。對于真空系統的密封,除上述密封介質直接通過密封面泄漏外,還要考慮下面兩種泄漏形式:(5.真空系統的泄漏形式)1.滲漏。即在壓力差作用下,被密封的介質通過密封件材料的毛細血管的泄漏稱為滲漏;2.擴散。即在濃度差作用下,被密封的介質通過密封間隙或密封材料的毛細管產生的物質傳遞稱為擴散。在真空系統中習慣稱為”6.密封材料的放氣”。首先密封件通過吸附作用吸收氣體,氣體在密封件中擴散,從密封件的另一側析出。真空密封的漏放氣量與密封型式、密封材料、密封面加工精度及裝配質量等因素有關。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