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新農村建設已經成為今天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亮點。城鎮化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發展方向,所謂的城鎮化其實就是一個現代化的過程,是全面提升農村基礎建設和社會服務水平的過程。建設環境優美、生態宜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應該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比如,農村供暖就是一個基本的而且具有標志性的問題!因為,解決了農村供暖,也就解決了農村無暖可取的局面、也解決了傳統意義上的柴草燃煤焚燒問題、也就真正解決了城鄉在冬季嚴寒下的差別!但是如何解決農村供暖?如何更好地因地制宜考慮農村的千差萬別?又如何積極響應國家發展生態農村的號召?這是農村解決供暖的基本原則!
燃煤取暖仍是農村過冬的主要能源。在農村,較基本的冬季取暖就存在很大問題。農村年耗煤量巨大,而且多數農戶使用劣質煤和傳統爐具,加上直接排放,導致冬季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每年消耗燃煤排放的污染物,比全市電廠排放量總和還要多。由于農村人口眾多,又分散取暖,耗煤量巨大,大量劣質煤排放的污染物成為霧霾的元兇。如果農村散燒煤問題不解決,霧霾問題就不能得到根本解決,但其問題的解決需要大量的優質替代能源。
農村供暖不僅僅是供暖的解決,如何綜合考慮農村的資源環境,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農村優勢,既要考慮節能環保,也要充分關注項目技術的經濟性、可靠性。既要解決冬季供暖問題,也要考慮項目的綜合應用。為農民創收,解決生活、環保、生態等實際問題,才是農村供暖的解決之道!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供暖
根據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用累年最冷月和最熱月平均溫度作為主要指標,累年日平均溫度≤5℃和≥25℃的天數作為輔助指標,把全國劃分為嚴寒、寒冷、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和溫和五個地區。供暖要求供暖的區域主要是指夏熱冬冷的地區,也包括某些南方地區。這些地區累年日平均溫度穩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數為60天至89天,以及累年日平均溫度穩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數不足60天,但累年日平均溫度穩定低于或等于8℃的日數大于或等于75天。其氣候特點是夏季酷熱,冬季濕冷,空氣濕度較大,當室外溫度5℃以下時,如沒有供暖設施,室內溫度低、舒適度差。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地區的建筑也逐步設置供暖設施,供暖方式主要以分散供暖為主。
解決
【詞目】 解決【拼音】 jiějué【英語解釋】solve【基本解釋】處理問題使有結果。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