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涵蓋工業、通信業、經濟社會信息化等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組建五年來,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軍民融合,全力做好改革發展各項工作,保持了工業通信業平穩較快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成就。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工業穩則經濟穩。2008年以來,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著力穩增長、促轉型,工業經濟總體上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挑戰,“十一五”期間,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1.3%,特別在2010年,我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靠前大國。
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我國有220種產品產量居全球靠前位。2012年我國大陸企業進入世界500強達73家(含香港),比2002年增加62家,位列世界第二位。2011年粗鋼產量位居世界靠前,占全球粗鋼產量的44.7%。2011年電解鋁產量位居世界靠前,占世界產量的40%,造船完工量位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2%。汽車產量由2005年的570.49萬輛增至2011年的1841.9萬輛。2011年我國彩電、手機、計算機、集成電路產品產量位居世界靠前,占全球出貨量的比重分別達到48.8%、70.6%和90.6%。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超過1.88萬億元,在國際上的地位明顯提升。
本文轉載自滄州市鑫宜達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hbxinyida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2011
2010與2012之間的自然數。奇數、質數。讀作:二零一一(年份)二千零一十一(自然)英:twenty-eleven諧音:兔(two)年(零的諧音)旺(one)旺(one)十六進制:7DB十五進制:8E1十四進制:A39十三進制:BB9十二進制:11B7十一進制:1569十進制:2011九進制:2674八進制:3733七進制:5602六進制:13151五進制:31021四進制:133123三進制:2202111二進制:11111011011
工業
直到18世紀英國出現 工業革命,使原來以手工技術為基礎 的工場手工業逐步轉變為 機器大工業,工業才最終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 物質生產部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進入了現代工業的 發展階段。從20世紀40年代后期開始,以生產過程自 動化為主要特征,采用電子控制的自動化機器和 生產線進行生產,改變了機器體系。從70年代后期開始,進入80年代后,以微電子技術為中心,包括 生物工程、光導纖維、新能源、 新材料和機器人等新興技術和新興工業蓬勃興起。這些新技術革命,正在改變著工業生產的基本面貌。
信息化
根據最新公布的2006-2020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在1997年6要素的基礎上增加“信息安全”為7要素。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