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價上漲壓力加大,地產政策調控已經到了關鍵之時。“問責”將可能在這一輪調控中充當更加重要的角色。督查組要求出現放松調控政策苗頭的地區立即予以糾正,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國務院派出8個督查組,對北京市、天津市等16個省(市)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措施情況進行了督促檢查。8個督查組赴16個省(市)對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
“沒有及時有效的監督和問責,限購可能會流于形式、一些初衷很好的政策也可能扭曲變形。”一些購房者認為,部分城市政府對樓市調控“只見表態,不見效果”“只見口頭批評,鮮有問責落實”是造成房價“屢調屢漲”的重要推手。
問責不能僅僅停留于“隔空喊話”。專家認為,在必要的時候對開發商進行“喊話”是有必要的,“但是若本輪調控的年度目標沒有完成,該問責就當問責。”
多位專家表示,調控“組合拳”涉及多個部門、各級政府,經過此次督查之后,希望能強化執行、監管和問責力度,形成部門合力,杜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局面。
此外,專家普遍認為,“有保有壓”的差異化政策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調控的主基調。中介開鋪、業主反價、量價回升,這些現象是不是意味著房價要提升,中介開鋪、業主反價、量價回升,這些現象是不是意味著房價要提升?房價反彈過快,不排除儲備政策出臺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7月份廣州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比上月上漲了0 .2%,這已經是今年以來廣州房價指 .
優化供給結構仍是長期方向。“目前‘市場軌’和‘保障軌’雙軌統籌的機制比較明顯。”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說,“最大化保障房托底的作用,更有效地將有限資源配置給需求方,抑制商品房泡沫。”
專家認為,針對當前房價上漲壓力,政策儲備很必要,但也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儲備政策的副作用,避免誤傷和扭曲房地產市場發展規律。開發商也最好“潔身自好”,避免招致一輪更嚴厲的調控。
這樣一來,制度建設就顯得格外重要,也是記者采訪時專家表達最多的看法。朱中一認為,房地產制度建設,政府要給公眾一個清晰的政策思路,只有對未來的政策方向有了明確穩定的預期,企業才能放心投資,百姓才能理性消費,市場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