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家裝頻現危機:"家裝e站"廈門站關門停業
交了定金卻無法履行合同;用了大半年時間只完成了泥水部分,工地一直閑置無人接手……日前,“家裝e站”廈門站悄然停業,而法人也已失蹤無法聯系,給業主留下了一堆爛攤子。
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家裝e站”廈門站就經歷了從紅火開業到悄然停業的快速變化,也給選擇互聯網家裝的消費者們再次敲響了警鐘。
沖著品牌去 卻遲遲無法完工
王先生于2015年10月24日與廈門利事百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家裝e站”廈門站)簽定了房屋裝修合同,已支付金額約7萬元,合同約定100天內完工。但自11月1日開工至今,公司只完成了泥水部分,之后便一直以各種理由推脫。“當時是看他們網站上的宣傳做得好,而且跟天貓有合作,感覺有品牌有保證。但現在才知道,其實跟天貓也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
在屢次嘗試溝通未果后,王先生和另外3名業主陸續通過12315進行投訴反映,除此之外,廈門還有4名業主也遭遇了類似情況。而據記者了解,“家裝e站”泉州站也是由同一公司法人于涵凝開辦的,目前也有20名業主的裝修工程被迫停工。
記者趕到“家裝e站”公司時,發現店面已經空無一人,只有零星散落的一些資料和材料。當問及邊上店面的工作人員時,他們表示具體情況不清楚,但好像是聽說老板跑路了。
提前預付款 事后維權難度大
蓮前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接到消費者的投訴舉報后,他們便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了解情況。“我們多次到達現場都找不到辦公人員人,法人于涵凝的手機也一直聯系不上。”
蓮前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表示,4位消費者都是與廈門利事百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簽訂房屋裝修合同,以預付定金等方式支付裝修款項。根據調查,該公司于今年5月25日起租賃了260余平方米展廳,用于經營“家裝e站”品牌。雖然租賃合同為一年,但實際上只交納了一個月的租金,并且在開始經營不到兩個月內就人去樓空。由于一般消費者很難準確了解到企業的資質、規模、真正實力,一旦提前支付大筆預付款,就容易導致事后維權難度大。
倒閉頻現 互聯網家裝危機已到
從2015年3月18日登記注冊至今,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家裝e站”廈門站就經歷了從紅火開業到悄然停業的快速變化。“記得剛開業的時候是在枋湖那邊,店面面積有一千多平方米,當時還讓我們同行要多去觀摩學習,了解互聯網家裝的運作模式。可這才多久時間,就搬到一個只有兩百多平方米的地方,而且如果一年多只接了8個客戶,也根本無法維持企業的基本運營。”某業內人士對記者說道。
而早在去年8月份,“家裝e站”黃石站也出現了拖欠工人工資、材料商余款未結、店面關門停業的情況。
事實上,“家裝e站”還只是互聯網家裝問題的冰山一角:墻蛙科技、宜居家裝網、珂居網、家裝360、美裝、宅師傅均已經宣布關閉。而在融資越來越謹慎的2016年,相信還會有一次大規模的倒閉潮,互聯網家裝的冬天才將真正來臨。

隱藏問題一大堆 前景不明
解決傳統行業報價不透明、惡意增項、材料以次充好等弊病……這些原本是互聯網家裝所極力宣傳強調的優勢,但在經歷了實際的用戶體驗后,卻發現這些所謂的優勢背后,實則隱藏著更多的隱患和問題。
王先生告訴記者,目前雖然泥水已經做完,但還有許多需要整改的地方。“一般,很一般。而且,墻磚有很多空鼓,現在還沒有處理。” 郭女士通過土巴兔平臺挑選了一家廈門裝飾公司進行裝修,可實際的施工過程只用“失望”二字來評價。“和稀泥,出問題,推責任,打太極,隱性費用一大堆。如果業主是完全不懂工藝或者沒空去看現場的,會留下很多隱患。”
謝小姐直言,由于是第二次裝修有可比性,她覺得在價格、消費便利度和圖文直播裝修進度等方面,互聯網家裝的確有點吸引力,但回歸施工質量和工人狀態,沒有家里第一次裝修找的大公司好。同樣對網上選家裝公司心有余悸的還有梁先生夫婦,他們擔心互聯網家裝壽命不夠長,承諾的售后保障也難做到位。
不要貪便宜 多到現場工地考察
“如果是能給行業帶來良性進步的競爭同行,我們都非常歡迎。但問題是,互聯網家裝所謂的低價優勢,是靠犧牲工藝、變相加價來實現的,這種單純靠低價的競爭,不僅不能促進行業的發展,而且還會導致整個行業的惡性循環。” 廈門市建筑裝飾協會副秘書長兼家裝委主任黃進發說道。
蓮前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也提醒消費者,一旦出現違背經濟規律的“好事”,消費者就一定要擦亮雙眼,提高警惕。“商家肯定是要謀利的,沒有人會做賠本生意。同時,一定要多方面了解企業的實力和資質,像裝修公司,就可以多要求到現場工地去看看。如果一個企業一年都沒幾個工地,沒有持續的業務,那么運營就很容易出問題。”
黃進發也表示,現場考察工地是見證企業實力的一個最好方法。“要盡量選擇正處在不同時間點、不同進度的工地來看,比如看一家在做泥水的,再挑一家做涂料的。如果對你提出的要求,裝修公司都推說最近剛好沒有,那就要提高警惕了,證明這家公司可能近段時間都沒有業務。”黃進發還向記者透露,目前廈門市建筑裝飾協會正在擬成立誠信采購聯盟,所有加入聯盟的裝修會員均需要交納質保金,這樣在出現施工質量問題等情況下,可以先行賠付消費者。
選家裝公司,拼的是內功而不是資本
互聯網家裝的出現,曾經引起不少人的羨艷和眼紅,畢竟,輕輕松松地舉著“互聯網+”的旗號,就可以融到資,玩著資本運作的游戲。他們時時刻刻想著,如何迎合資本的需要,而不是如何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你辛苦一輩子買到的房子,卻輕易地交給了根本沒有家裝經驗而是以科技金融為主業的公司。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雖然目前“家裝e站”總公司的風控專員已抵達現場,為業主提出了進一步的解決方案,以此降低對品牌的影響。但試想,這種以加盟方式存在的關系,僅僅靠著品牌的影響力,遠在千里之外的總部能定期對質量和售后給予把關嗎?類似的案件就不會再發生嗎?
覺得網上宣傳很好,感覺品牌很大,這些都是業主們選擇的主要原因。但裝修不是買衣服、買家電,你買了不合適不喜歡,大不了過幾年就換掉。家裝可是長久工程,一裝下去可能就要住十幾年,甚至一輩子就這一套房。如此隨意地選擇,合適嗎?
常聽人后悔地說,之前裝修公司沒選好,現在留下一大堆問題,漏水、有臭氣、發霉……現在要找人處理都處理不好。應該說,家裝拼的是質量和服務,它沒有標準的生產線,每個工人、每家公司的施工水平都不一樣。“比如給衛生間做防水,有的只做了地面,墻面沒做,這樣時間久了就一定會發霉。同樣的工程,工序不一樣,肯定成本也不一樣。” 聽到業內人士的說法,相信知道的你,都寧愿選擇工序完整的、貴的。
如果說,要送你一扇門,一扇是900元的,一扇是2000元的,你肯定會選2000元的,因為貴的肯定更好。但讓你買的時候,估計很多人會圖便宜,買900元的。這樣形象的比喻,相信足以說明一切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廈門的家裝公司有5000多家,而去年一年倒掉的也不下三四十家。為什么有的公司活得紅紅火火,業績還一直往上,而有的公司卻還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 那為什么不換個角度想想?人家是用了多少努力,不斷地提煉內功,才有了今天的成績。而不是靠著所謂的低價,所謂的偷工減料。
品牌不是靠吹的,而是靠口碑積累的。對于家裝行業來說,資本并不是主力,內在標準流程的鍛造與完善才是最重要的。有資本可能會增添助羽翼,讓企業“扶搖直上”;沒有資本,很多企業也在腳踏實地,尋找互聯網市場下的新出路。
交了定金卻無法履行合同;用了大半年時間只完成了泥水部分,工地一直閑置無人接手……日前,“家裝e站”廈門站悄然停業,而法人也已失蹤無法聯系,給業主留下了一堆爛攤子。
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家裝e站”廈門站就經歷了從紅火開業到悄然停業的快速變化,也給選擇互聯網家裝的消費者們再次敲響了警鐘。
傳統家裝行業有哪些痛點?如何分辨互聯網家裝公司的不同模式?
「一錘子」買賣的馬路游擊隊工人、刺鼻的油漆味、沙土彌漫的裝修現場、建材市場里打了折扣卻依然昂貴的瓷磚、地板和衛浴。「裝修」這件惱人事,因為過于專 業、昂貴、耗時費力以及施工過程充滿不確定性,總是讓消費者頗為顧慮。然而近一兩年,互聯網蔓延到家裝領域。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家裝公司開始提供各種模式的 裝修套餐供消費者選擇,并把廣告打到地鐵、公交車等人群密集之處,全新的方式能否能讓消費者享受低......沖著品牌去 卻遲遲無法完工
王先生于2015年10月24日與廈門利事百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家裝e站”廈門站)簽定了房屋裝修合同,已支付金額約7萬元,合同約定100天內完工。但自11月1日開工至今,公司只完成了泥水部分,之后便一直以各種理由推脫。“當時是看他們網站上的宣傳做得好,而且跟天貓有合作,感覺有品牌有保證。但現在才知道,其實跟天貓也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
在屢次嘗試溝通未果后,王先生和另外3名業主陸續通過12315進行投訴反映,除此之外,廈門還有4名業主也遭遇了類似情況。而據記者了解,“家裝e站”泉州站也是由同一公司法人于涵凝開辦的,目前也有20名業主的裝修工程被迫停工。
記者趕到“家裝e站”公司時,發現店面已經空無一人,只有零星散落的一些資料和材料。當問及邊上店面的工作人員時,他們表示具體情況不清楚,但好像是聽說老板跑路了。
提前預付款 事后維權難度大
蓮前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接到消費者的投訴舉報后,他們便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了解情況。“我們多次到達現場都找不到辦公人員人,法人于涵凝的手機也一直聯系不上。”
蓮前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表示,4位消費者都是與廈門利事百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簽訂房屋裝修合同,以預付定金等方式支付裝修款項。根據調查,該公司于今年5月25日起租賃了260余平方米展廳,用于經營“家裝e站”品牌。雖然租賃合同為一年,但實際上只交納了一個月的租金,并且在開始經營不到兩個月內就人去樓空。由于一般消費者很難準確了解到企業的資質、規模、真正實力,一旦提前支付大筆預付款,就容易導致事后維權難度大。
倒閉頻現 互聯網家裝危機已到
從2015年3月18日登記注冊至今,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家裝e站”廈門站就經歷了從紅火開業到悄然停業的快速變化。“記得剛開業的時候是在枋湖那邊,店面面積有一千多平方米,當時還讓我們同行要多去觀摩學習,了解互聯網家裝的運作模式。可這才多久時間,就搬到一個只有兩百多平方米的地方,而且如果一年多只接了8個客戶,也根本無法維持企業的基本運營。”某業內人士對記者說道。
而早在去年8月份,“家裝e站”黃石站也出現了拖欠工人工資、材料商余款未結、店面關門停業的情況。
事實上,“家裝e站”還只是互聯網家裝問題的冰山一角:墻蛙科技、宜居家裝網、珂居網、家裝360、美裝、宅師傅均已經宣布關閉。而在融資越來越謹慎的2016年,相信還會有一次大規模的倒閉潮,互聯網家裝的冬天才將真正來臨。

隱藏問題一大堆 前景不明
解決傳統行業報價不透明、惡意增項、材料以次充好等弊病……這些原本是互聯網家裝所極力宣傳強調的優勢,但在經歷了實際的用戶體驗后,卻發現這些所謂的優勢背后,實則隱藏著更多的隱患和問題。
王先生告訴記者,目前雖然泥水已經做完,但還有許多需要整改的地方。“一般,很一般。而且,墻磚有很多空鼓,現在還沒有處理。” 郭女士通過土巴兔平臺挑選了一家廈門裝飾公司進行裝修,可實際的施工過程只用“失望”二字來評價。“和稀泥,出問題,推責任,打太極,隱性費用一大堆。如果業主是完全不懂工藝或者沒空去看現場的,會留下很多隱患。”
謝小姐直言,由于是第二次裝修有可比性,她覺得在價格、消費便利度和圖文直播裝修進度等方面,互聯網家裝的確有點吸引力,但回歸施工質量和工人狀態,沒有家里第一次裝修找的大公司好。同樣對網上選家裝公司心有余悸的還有梁先生夫婦,他們擔心互聯網家裝壽命不夠長,承諾的售后保障也難做到位。
不要貪便宜 多到現場工地考察
“如果是能給行業帶來良性進步的競爭同行,我們都非常歡迎。但問題是,互聯網家裝所謂的低價優勢,是靠犧牲工藝、變相加價來實現的,這種單純靠低價的競爭,不僅不能促進行業的發展,而且還會導致整個行業的惡性循環。” 廈門市建筑裝飾協會副秘書長兼家裝委主任黃進發說道。
蓮前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也提醒消費者,一旦出現違背經濟規律的“好事”,消費者就一定要擦亮雙眼,提高警惕。“商家肯定是要謀利的,沒有人會做賠本生意。同時,一定要多方面了解企業的實力和資質,像裝修公司,就可以多要求到現場工地去看看。如果一個企業一年都沒幾個工地,沒有持續的業務,那么運營就很容易出問題。”
黃進發也表示,現場考察工地是見證企業實力的一個最好方法。“要盡量選擇正處在不同時間點、不同進度的工地來看,比如看一家在做泥水的,再挑一家做涂料的。如果對你提出的要求,裝修公司都推說最近剛好沒有,那就要提高警惕了,證明這家公司可能近段時間都沒有業務。”黃進發還向記者透露,目前廈門市建筑裝飾協會正在擬成立誠信采購聯盟,所有加入聯盟的裝修會員均需要交納質保金,這樣在出現施工質量問題等情況下,可以先行賠付消費者。
選家裝公司,拼的是內功而不是資本
互聯網家裝的出現,曾經引起不少人的羨艷和眼紅,畢竟,輕輕松松地舉著“互聯網+”的旗號,就可以融到資,玩著資本運作的游戲。他們時時刻刻想著,如何迎合資本的需要,而不是如何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你辛苦一輩子買到的房子,卻輕易地交給了根本沒有家裝經驗而是以科技金融為主業的公司。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雖然目前“家裝e站”總公司的風控專員已抵達現場,為業主提出了進一步的解決方案,以此降低對品牌的影響。但試想,這種以加盟方式存在的關系,僅僅靠著品牌的影響力,遠在千里之外的總部能定期對質量和售后給予把關嗎?類似的案件就不會再發生嗎?
覺得網上宣傳很好,感覺品牌很大,這些都是業主們選擇的主要原因。但裝修不是買衣服、買家電,你買了不合適不喜歡,大不了過幾年就換掉。家裝可是長久工程,一裝下去可能就要住十幾年,甚至一輩子就這一套房。如此隨意地選擇,合適嗎?
常聽人后悔地說,之前裝修公司沒選好,現在留下一大堆問題,漏水、有臭氣、發霉……現在要找人處理都處理不好。應該說,家裝拼的是質量和服務,它沒有標準的生產線,每個工人、每家公司的施工水平都不一樣。“比如給衛生間做防水,有的只做了地面,墻面沒做,這樣時間久了就一定會發霉。同樣的工程,工序不一樣,肯定成本也不一樣。” 聽到業內人士的說法,相信知道的你,都寧愿選擇工序完整的、貴的。
如果說,要送你一扇門,一扇是900元的,一扇是2000元的,你肯定會選2000元的,因為貴的肯定更好。但讓你買的時候,估計很多人會圖便宜,買900元的。這樣形象的比喻,相信足以說明一切問題。
互聯網家裝到底是否需要依靠資本存活,資本并不是互聯網家裝的必需品
互聯網家裝到底是否需要依靠資本存活,資本并不是互聯網家裝的必需品2015年,業內人士稱為互聯網家裝元年,大概是因為2015年互聯網家裝拿到融資太 容易了,然后很快就到了2015年冬天,互聯網家裝遭遇資本寒冬,一些過度依賴資本的初創型的小公司很快倒地不起。2016年,不得不說風投更加謹慎,但 關于互聯網家裝的爭論依然火熱。互聯網家裝到底是否需要依靠資本存活成為近期爭議的話題。在互聯網+家裝的熱潮下家居......據不完全統計,廈門的家裝公司有5000多家,而去年一年倒掉的也不下三四十家。為什么有的公司活得紅紅火火,業績還一直往上,而有的公司卻還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 那為什么不換個角度想想?人家是用了多少努力,不斷地提煉內功,才有了今天的成績。而不是靠著所謂的低價,所謂的偷工減料。
品牌不是靠吹的,而是靠口碑積累的。對于家裝行業來說,資本并不是主力,內在標準流程的鍛造與完善才是最重要的。有資本可能會增添助羽翼,讓企業“扶搖直上”;沒有資本,很多企業也在腳踏實地,尋找互聯網市場下的新出路。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