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多花4000萬元!“買碳時代”有陶企選擇停產
今年5月,生態環境部發文,要將碳排放納入環評,多地正在開始試點。據了解,已經有陶瓷企業因為碳排放指標已經用滿,不得不對部分生產線進行停產。此外,近期還有不少企業在全國各地“圈地”、并購。對此,有人判斷,陶瓷行業“未來是(碳排放)指標的競爭”,陶企要擴充規模只能通過盤活存量。除了碳排放被納入環評外,二氧化碳還被“明碼標價”,允許交易。所謂碳交易,是將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來進行買賣,成功減排的企業可以將剩余配額賣出,而超額排放的企業則需要在市場上購買配額。當前,建材行業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步伐已經邁出,未來陶瓷行業也將進入碳交易市場。據了解,未來大型陶瓷企業每年要多花3000萬元-4000萬元來買“碳”!而這個價格還會不斷攀升……
今年5月,生態環境部發文,要將碳排放納入環評,多地正在開始試點。據了解,已經有陶瓷企業因為碳排放指標已經用滿,不得不對部分生產線進行停產。此外,近期還有不少企業在全國各地“圈地”、并購。對此,有人判斷,陶瓷行業“未來是(碳排放)指標的競爭”,陶企要擴充規模只能通過盤活存量。除了碳排放被納入環評外,二氧化碳還被“明碼標價”,允許交易。所謂碳交易,是將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來進行買賣,成功減排的企業可以將剩余配額賣出,而超額排放的企業則需要在市場上購買配額。當前,建材行業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步伐已經邁出,未來陶瓷行業也將進入碳交易市場。據了解,未來大型陶瓷企業每年要多花3000萬元-4000萬元來買“碳”!而這個價格還會不斷攀升……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745號